再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难题系统解决相结合的理论思维方式----兼论庄一召的智慧产业设想


 

赞同庄一召先生见解:“智慧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高端部分,也可以称为智慧服务业。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智慧产业,它是指直接运用人的心智资源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
我做智慧产业,将致力于把互联网科技革命的成果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对现实生活和生产的改造上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寻求创富的最佳途径。事实上,在所有产业中,最容易和互联网进行全面对接和融合的产业就是智慧产业。”
庄先生的设想很有启发.看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的提法还是有片面性的.知识经济理论是从经济活动中,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消息(或数据)的搜索,已有知识的处理,以及由此形成的情报(狭义的文化信息)在决策中的应用---对生产要素配置的能力的角度,对新式资权运营作用和合理性进行的研讨,而虚拟经济理论则是对货币,信息知识等不同媒介类型的流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及其合理性所做的研讨.由于信息的运营涉及智力, 智能和智慧.按常识,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推断能力。智能则指在各种环境中,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而利用信息的实践能力。智慧是更进一步,指人们在战略与战术的结合上,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化难为易,化险为安的能力。所以把文化信息的运营归结为知识还是没有从整体上揭示其特点.与此相关,虚拟一说,也没有把作为流通基础,决定其本质的生产方式革命的特征加以不至于令人误解的阐释!事实上,只有智慧才能在整体上概括一种新兴的精神生产力与确切意指作为新式产权“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寻求创富”或在已有产权模式的夹缝中运作的特征!
庄先生的上述智慧产业一说很有见地!确实,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如何从容应对,变危机为发展的难得机会,在当前改革遇到重重矛盾的状况中,如何在采取总量拉动需求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利用包括网络媒介在内的各种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官方和民间的科技力量,提高决策水平,发展经济,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上述这种事关国家和人民前途的重要关头,提出发展智慧经济的战略方向,因此是必要的.
中国学术界应该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难题系统解决相结合的境界与魄力,从学术理论,决策方案等各方面,为发展智慧经济而出谋划策,鸣锣开道!
自引见解/简讯2009-06-12 13:05:46 :
蔡律就"2050年中国经济居首"简评:"觉得还有一个前提",我同意,补充如下:
预测依据是否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学术界是否能把马克思的理论思想与进化-自组织自适应系统理论等21世纪国际学术前沿的公开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为经济与体制改革的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民主讨论的框架?
其二,中国经济如何走上以立足内需为主,科技领先,各层次劳动者主体能力得以完全解放的循环经济的高效率持续发展轨道?

附:
首先谢谢陈枫主任的关注和对本文的评论.
      您说:“事物的发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的矛盾的解决发展,一种是颠覆自己的前提而发展。”我能理解为事物的发展具有根本性革命或阶段性改良,即或者是基本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本性质变,或者是基本矛盾尚未发生变化的,阶段性矛盾主次地位转化的局部性的质变这样两种形式吗?
      如可以,那么,我认为我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自身内部矛盾的进一步解决!我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是必须适应当代经济与科学发展提出的需要和提供的可能加以发展.
      我认为,当代经济与科学的发展特点主要是:
      其一,智慧产业经济(意指的是以信息技术在生产和通讯中的普及和金融信用机制初步建立为标志,与新兴生产力和新式产权相联系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
      其二,出现以普里高津,艾肯,哈肯为代表的自组织自适应复杂性系统理论探讨.这种探讨实际上是对进化(暂时限指地球生态循环的进化)过程,从物理原理上所做的数理分析的尝试,这种尝试一方面就其应用数理进行分析的方向来说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却存在着物理原理应用错误所体现的方法论缺陷!
      鉴此,应该明确两点:
      其一,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和再生产理论应该顾及智慧劳动的价值评估,以及相应的对历史上与智慧劳动如生产管理等结合在一起的其他产权,如资本形态的历史作用进行一分为二的,更积极的评价.
      其二,人类社会是生态循环发展中自然出现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和再生产理论作为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实际上揭示了生态进化的规律,但是普里高津以来,学者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甚至把他们的观点简单的搬到经济学中去了,更谈不上用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总结物理学理论层面的成果,把物理原理发展为进化事理学,以正确地解释结构进化的复杂现象了!
       在上述意义上,我提出,中国学术界应该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难题系统解决相结合的境界与魄力,从学术理论,决策方案等各方面,为发展智慧经济而出谋划策,鸣锣开道!(详见日志)
       是否正确,敬请再次评议,谢谢!
张文祥 2009-08-02 22:24:24

附:陈枫评论如下:
张老师:
      我很赞同你的想法。但是我认为现在不可能。因为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回到原点,即回到理论的起始点。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是对自己的前提条件的颠覆,才取得的。目前人们还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是什么,即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就不可能与当代科学难题结合。
      事物的发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的矛盾的解决发展,一种是颠覆自己的前提而发展。如果不能够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矛盾,就不能用第一种方法发展。如果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就不能用第二种解决办法发展。所以目前中国人还不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当代的科学难题。谢谢。
陈枫 2009-08-02 20:21:08

严正声明: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具有两重性,是也仅仅是活的生产劳动的抽象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抽象劳动不排斥智力,也就不排斥文化,但是离开劳动,说什么文化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那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当然我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离不开对当代科学公开问题的解决,那是另一个进一步可以探讨的问题. 
张文祥 2009-08-06 05:46:30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认为离开了劳动,就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而言,首先是知识,智力或智慧劳动(请注意不是占有脑力劳动的资本或其他权力)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能力的解放,就没有人类文明思想的进步,也就不可能有信息-知识经济或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张文祥2009-08-11 0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