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意见稿中草药禁用语”的深层解读


 

2008年9月,一则卫生部网上的信息发布引起了赢天下战略咨询机构的关注:国务院规定,即原国家药监局与国家中医局划归卫生部管理,原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的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权划归国家药监局。同时,明确指出,要在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交接、机构人事编制等工作。此次调整,牵涉三个副部级机构,从时间上来看,可说非常紧迫,由此可见此项工作之重要性。
赢天下分析认为,国家药监局接管化妆品管理,一定会有新的举措发生!
果不出所然,2009年6月16日,国家食品药监局下发了新的《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而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出过《化妆品标识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9月发布了总局令100号文件。所不同的是,此次的“意见稿”因禁令内容多而且敏感,尤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迅速在行业掀起轩然大波。
《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为“七类禁用语“,赢天下认为,最敏感的内容应为二处禁用语:一是第一禁,主要禁止“细胞新生、特效;高效;全效;强效;速效、永葆青春、丰乳;丰胸;使乳房丰满、增强皮下组织新陈代谢;深层;细胞”等;二为第三禁。主要内容为“中药;中草药;中医世家;祖传秘方”。从日化行业分析看,第一禁主要是在专业院线企业上,受影响力企业为最;而第二禁,则表现在全行业,无论专业线还是日化线,都要受到重大影响。有基于此,赢天下战略咨询机构特对此禁令作一解读,希对相关企业有些微帮助。
 
“意见稿”为何要再度把中草药纳入禁用语
 
近几年来,中草药化妆品风生水起,佰草集卖到了法国巴黎,霸王到了香港上市。到商超随便走走看看,中草药概念产品琳琳满目,应有尽有,而国际品牌高露洁、佳洁士、飘柔、资生堂等也纷纷杀入中草药,开发了汉草萃、汉方等系列天然中草药产品以抢占一份羹。
——“中草药概念炒作过火,药监局亮黄牌”,南方都市报是如此报道。“在大部委组建之前,卫生部就有过相关的意见稿,当时很多企业就提出了意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后,又把这个文件发了下来。”国内某大型日化集团高层王华(化名)向南方都市报记者透露,化妆品禁“药”由来已久,而企业的意见也一直未曾间断过。”
事实上,也确如媒体所言,化妆品在归国家质检总局管理时,国家总局出也曾下发过《意见稿》,但最终于2008年下发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中,最大的变化是把牙膏列入化妆品,同时化妆品必须要标注产品成份。化妆品禁药一事最终不了了之。
那么,到底是否是一个“过火”的原因呢?还是其它原因?
赢天下分析认为,为何再次下发《意见稿》,原因有三:一是当前中草药概念的确宣传过火。“老中医,中医世家,老药师……”等等,当前中草药化妆品产品渔目混杂,一些小企业,根本不具生产中草药化妆品条件,其产品也声称都是中草药化妆品,因此搅乱了化妆品行业秩序。二是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法令意义上的“药妆”概念。当然,也没有相关“药妆”的具体管理办法。而相对应的,只有“特妆”概念。从“特妆”,再延伸一个“药妆”出来,需要时间。第三个原因,应是药监局自身管理机构权限职责所在的原因,药监局的专家组会认为,药就是药,化妆品就是化妆品,不能混淆是非,一定要分个清楚明白。
由此将中草药纳入禁令,征求意见,也就可以理解了。药监局的专家领导也要看看下面企业的反应。
 
《意见稿》后三种可能政策走向
  
“上交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意见书已经递上去大半个月了,但是还没有收到明确的回应。假如最后出台的文件仍保留对化妆品中药名称的禁令,作为企业我们也是毫无办法。”国内某大日化企业高层王华(化名)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时这样表示。
    而事实上,与王华抱有同样心态的企业人士大有人在。但是,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高调大举发展中草药化妆品。他在接受某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然中草药是上海家化的强项,这是一张跨国品牌难以复制的“中国概念牌”。
赢天下认为,此次药监局发布意见稿,并只给了短短10天时间收集反馈意见,意在加速整理行业规范。但是,基于中国日化市场发萌迟,成长快等特点,可能会延长时间公布政策。对药监局的这些举措,赢天下认为可能有三个政策走向:
一是,药监局逐步认同“药妆概念”,并建立药妆准入机制,设立门槛,建立中草药生产标准,转而支持药妆企业,推进发展中华药妆产业。药妆概念产品,其实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古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使用纯天然药妆产品。翻翻古史,此类以天然中草药作为护肤的产品比比皆是。但是,此概念的在中国的催热,却完全是源于美国对药妆产品的定义及国外药妆产品进入中国的销售。中国要想与世界接轨,在化妆品方面,就得认同“药妆概念”,并且,要敢于亮剑,把有中国特色的“药妆概念”呈现于世,抢占世界化妆品市场,让五千年的灿烂中草药文化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发出更加神奇的光芒!如药监局选择此方案,那么,针对中草药药妆概念,势必会推出一系列和改革和调整方案,门槛将大大提高,比如哪些中草药名目可作为添加入化妆品等等,肯定有明文规定,审核程序也将变得极为严格,产品关于中草药标识用语也将更为慎密,甚至有可能产品包装标识文字要经过当地药监局审批这一环节。果真如此,实力小的化妆品公司极可能要与“药妆”概念产品暂时再见。
   事实上,只要同意或默许中草药化妆品流通于世,就等同“药妆概念”产品的认同。如此,药妆导入机制,也只是时日而已。
二是,与第一个观点相似,所不同的是,在程度上不及第一点,会对《意见稿》作一定修改,有可能还会设立限制条例。如限量生产,限制销售渠道(如只能在药房销售)。在生产审批方面,也会设立限制性的门槛。毕竟,不能一步到位,走得太快。
第三点,即对竟见稿不作修改,强制执行。从中国的国情、中国日化市场现状来分析,这一条似乎不太可能。如必须执行,那么,缓冲期应需要在1-2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执行下去。原因很简单,中草药化妆品市场正呈快速发展阶段,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现每年几十上百亿的市场(加上牙膏等产品,就有数百亿市场),“刹车”需要时间,销售存货更需要时间。
  综合上述三点,药监局的动作应是以第一、第二点之间调整。
    药妆,不仅是一个概念,更应是一个产业,赢天下认为,药监局极有可能在正式文件发布之前,邀请日化行业中草药企业巨头及国家相关部门,业界专家,进行座谈论证,商议到底如何面对药妆市场,以群策群力拿出最适合的方法,又好又快推动行业经济发展。
 
意见稿后时代:中国药妆,迎来腾飞新纪元
 
药妆,近年来,对于中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抑或官方,或是个尴尬的话题。兴许,正因为这个《意见稿》的到来,让中国药妆,有了正式合法身份,从此迎来了勃勃生机时代。
    赢天下认为,历史的潮流,总是无法阻挡住的。不管政策如何变化,中国药妆产品,一定会换来合法身份,堂而煌之走进人们的生活。当前,中国化妆品市场有相对应的“特妆”产品,但是,此批号应用范畴较为有限(防晒、防脱、祛斑、脱毛、九类产品申请特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尤其是无法做到“中草药养肤美肤、养发美发”方面的需求。
  据统计,世界中草药化妆品年销售额已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在中国市场,如果加上牙膏产品、特证产品在内,药妆市场其实已占据中国50%以上份额。
赢天下对中国药妆市场的预测是,未来三至五年,可能出现如此变化:首批拿到药妆字号大型日化企业,高歌猛进,带动全行业高速发展;药房中中国药妆产品首度战胜外来国际品牌,同时药房成为中国日化药妆产品主战场,也是继中国日化产品除商场之外的首个得胜主战场。中草药化妆品年销售国内突破1000亿元。以整体中华药妆日化企业形象,开始在国际市场渐露头角,在全世界主要华人区,药妆市场拥有率100%,外国消费者开始购买中华药妆产品,体验中国特色药妆魅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国外品牌也将纷纷加入中国药妆行业,开发中草药妆产品。而事实上,资生堂、高丝、欧莱雅等国际公司早已在多年前布局,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将中草药化妆品开发列为重点。
中国的前三个国际品牌将全部出自药妆企业和药妆品牌。未来十年至二十年,将是中华药妆领飞中国日化的时代。
 
·连接·
1、什么是药妆——西方概念
据网络资料显示,“药妆”概念来自欧美,杜达安介绍,FDA(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认为含有药物成分、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的属于药妆产品。必须由药店销售。
国内《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相对应的概念是“特妆”,即特殊用途的化妆品,例如祛斑、生发等产品。消费者可以从产品外包装上的“妆特字”号等进行辨认。不限销售售渠道。
2、什么中国的药妆?
赢天下认为,加入中草药成份并以中草药成份功效为主的化妆品,即中国药妆。使用简单,不限销售渠道。但在生产审批环节需要通过特殊而严格的审批流程。
赢天下认为,中华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素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基于中草药的内涵与西方医药不同,故中国药妆产品应与西方药妆产品予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