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第七伦


  

不可或缺的第七伦

  张田勘

  
  

   由于环境污染,山西被称为出生缺陷的“珠穆朗玛峰顶峰”,这时人们想到并提出了了“削峰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让孕妇服用叶酸。尽管这样的手段起一定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山西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最高的现状,只有彻底保护环境,让空气变清新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大自然恢复了健康的机体,才能还人以健康的身体,出生缺陷就会自然而然下降,甚至绝迹: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诞生的新生儿约有2000万左右,但是中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高达80万人到120万人。其中山西省是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省份,特别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率达到超过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原因在于,以煤矿开采为支柱产业的山西出现严重环境污染,不仅成为先天残疾儿比例最高的主要原因,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山西省是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省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其中的原因却是我们一直不愿正视的,即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应当遵循的一些原则。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到中国的语境下,笔者称之为“第七伦”。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中国人遵守的人伦有五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从亲、义、别、序、信五个范畴来规范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台湾伦理学界又提出第六伦,用来界定群己关系。王学泰先生认为,“用它来表述陌生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更恰当。”

  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传统的人伦之道固然是重要的,但一是需要扬弃,例如,把君臣关系改造成现代公民社会和政治学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二是仅仅依赖它们并不能涵盖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关系,因此无法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人活天地间,必然要与自然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在中国的环境下引入第七伦的概念,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七伦要应对的关系包括:人与表面上无机的自然环境,如矿物、土地、水和阳光等的关系;人与有机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人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等的关系。

  第七伦所体现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应当反老子之道而行之。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自然)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这种看法尽管有理由,但却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吻合。

  无论是无机的自然环境还是有机的生态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有感知”的。表现为,如果人类善待它们,它们也会感受到人类的善意,反过来也善待人类。反之,它们就会报复人类,甚至毁灭人类。山西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最高,以及中国不断出现的癌症村和种种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问题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也即人类首先恶待自然,自然才反过来恶待人类。

  山西煤矿及周边从空气到物体都是黑黑的的一片,没有见过白的地方,小河沟里不断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这便是人对环境的虐待。反过来,自然就报复人类,在铁矿、煤矿一带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就最高。

  须善待自然

  第七伦所体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当然便是,善待自然,在从自然索取我们各种所需的物质时需要顾及自然的产出和复苏的能力,不能以GDP为第一原则,更不能涸泽而渔和杀鸡取卵。尽管这些观念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提及,例如,《论语》提出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孟子·梁惠王上》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等,但是,却没有明确指出这就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伦理原则,应当如同五伦一样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或缺的。

  不尊重第七伦也并非只是中国的事情。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虐待招致自然的报复甚至引起了恐慌,以致挪威政府修建了一个世界末日种子库,打算储藏300万种不同的农作物种子,以保证在发生作物流行病、核战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农作物全部灭绝的情况下,世界还会有重新种植农作物的机会。不过,如果人类善待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也会善待人类,人类还会有这样的恐慌吗?

  第七伦的内容还体现在,事前的善待重于事后的保护和修复,因为事后的修复将是积重难返,并且代价太大。由于环境污染,山西被称为出生缺陷的“珠穆朗玛峰顶峰”,这时人们想到并提出了了“削峰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让孕妇服用叶酸。尽管这样的手段起一定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山西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最高的现状,只有彻底保护环境,让空气变清新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大自然恢复了健康的机体,才能还人以健康的身体,出生缺陷就会自然而然下降,甚至绝迹。

  第七伦尽管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和人与人的关系。因为自然物也有法律地位,需要人类去保护和善待。反过来,得到保护的自然也会善待人类,至少不会让出生缺陷这样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大量发生。

  作者是中国自由撰稿

  来源:联合早报  来源日期:2009-7-24 

  【关闭窗口】【 打印稿】 【E-mail推荐】【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