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机制是健康的


郎顾之争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机制是健康的

郎顾之争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不但主流经济学家参与其中,广大的群众也积极参与,声援声、讨伐声不断,有人认为这是资、社两条道路的决战拉开了帷幕,我认为也不尽然,郎顾之争到目前仍局限于经济学家及其爱好者、关注者在学术范围内的争论,至少双方都还没有对改革实践发生大的影响。个别地方工人罢工等事件也不是对郎顾之争双方任何一方的支持所至,而是另有原因。一系列情况表明,郎顾之争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话语垄断权,主流经济学家推崇的经济学开始受到普遍的怀疑和指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国策,走什么样的经济道路,与建设者持有什么样的经济学观点,以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有直接关系。改革中强调吸取世界一切的优秀文化和管理方法,但也强调防止“全盘西化”,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政治领域很好地防止了“全盘西化”思潮的冲击,顺利度过了89风波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保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色,但对经济领域从改革开放以来,并没有什么大的讨论,更没有什么风波,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家在把持着话语权。没有争论的领域是可怕的,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在经济转型时期,不断地校正方向才能保持发展的正确性。没有争论说明这一领域已经被某种势力控制,在向这一势力的目标前进,一旦这一势力是脱离人民的,人民必将被带到水深火热之中。郎咸平首先站出来指出了这种偏离,醒悟过来的群众随之跟进,为自己的利益辩护。显然,郎顾之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辨论,经济发展道路第一次受到有规模的冲击,这在客观上起到了对经济发展的矫正作用,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新的理解加入。这种矫正的存在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机制是健康的、理性的,有了这一次,还会有新的辩论、冲击到来,这是经济发展良好的保障。

让我们准备着吧,经济发展是国家建设的中心,每一个经济学家,每一个普通国民,都有关注其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