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不可以如果的——“历史从来不加注解,发展创造一切”
——读《常德传论国企》札记之一
管益忻
历史是不可以如果的
(1)“发展创造一切,发展不上去,没有任何理由。”
因为一切的理由都是为发展上去“辩护”的,不是为发展不上去申辩的。“十五”期间,青岛港若不从码头挖潜角度入手,大创造、大发展,势必——或必须被淘汰,哪里还容你讲什么理由呢?
(2)“看准了的,义无反顾,绝不能后退一步。”
油港二期盘活就极能说明问题。
(3)“拼命往上上,上到一定程度总会时来运转的。”
优越的机遇是由一点一滴向上拼搏的成就积累起来的。如果说吃五个烧饼可以饱的话,决不是一开始吃的,就是第五个烧饼。
(4)“危机全海区并存,获赢关键在人。”
危机对所有企业都一样,但核心竞争力理论告诉人们,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二类能力:一类是大家共有的,一般的;一类是个别企业独有的。像青岛港具备了能在极短时间内建构起替代神户编织港的独特能力,那就会稳操胜券。
它包括:
创造性思维,高人一等,夺得先机的能力;
危机中仍有能不断发现创造新的增长点的能力;
没有市场就没有一切,一切服从揽货的理念和能力;等等。
(5)“第一位的是信心。”
要不要干,想不想干,永远是第一位的,能不能干好是从属的因素。
(6)“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发展。”
蒋介石们骂共产党是秧歌王朝,1946年胡宗南打下延安的时候,兴高采烈的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三年的光景他输了个净光。
(7)“艰苦奋斗,扬长避短,头脑清醒。”
一般人“扬长”往往是达不到极致,这多半是“量”的问题;“避短”则多为“质”的问题,根本方向、战略出了问题——掉到陷阱里去了。既生瑜,何生亮?!
历史从来不加注解,发展创造一切,我们发展不上去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人会去解释说我们哪一年因为什么大原因而发展缓慢了,也没有书本会去特别加注这一条,总之,我们发展不上去或者发展得慢了就是退步、就是落后,所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发展不上去。那么发展靠什么呢?青岛港在“十五”期间连续四年没有形式建设码头,港口的通过能力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如果我们发展不上去,我们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我们依然实现了每年2000万吨的快速增长,实现了建码头发展,不建码头挖潜照样发展。
很多事情只要看准了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做,顶住风浪,顶住阻力,绝不后退一步。
青岛港没有什么位置优势,必须拼命地干上去,发展上去。
金融危机全球并存,全海区并存,谁也无法避开,这是现实。但是,谁能赢得这场战争,关键在人。就是要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的思维,这样才能高人一筹,夺得先机。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能够做到,别人做得好的我们能够做得更好,所以才能战胜对手、战胜困难。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货种都受到影响,依然有很多新的增长点,比如说原油,大炼油的加速、储备油油库的启动,等等,这就是增长点。哪些要增长,哪些要萎缩,要很好地分析,装卸公司都要很好地研究市场,哪些升哪些降,怎样趋利避害,当然更要研究政策,这是导向,是市场变化的晴雨表。没有市场就没有一切,这是我们的结论。当前我们打好各项工作硬仗的核心是市场,关键是创新。要坚持一切服从于市场、一切服从于揽货,千方百计地扩大市场,促进发展。
如何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当前首先要建立的是信心问题、信念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面临着这样一个困难局面,树立起信心、信念是第一位的。
改革开放30年来,青岛港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影响巨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当前我们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一定要摒弃这种思想。我们要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清醒的认识,坚定不移、艰苦奋斗、扬长避短,把我们自己的事办得更好。
一是此起彼伏的发展同平衡发展的界限。
二是政策扶持性发展同自力更生发展的界限。
三是重物轻人发展同重人轻物发展的界限。
四是破坏生态发展同生态环保型发展的界限。
发展是解决任何问题最好的武器,只要企业发展了任何的难题和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有几种发展是最要不得的。一是此起彼伏式的发展,就是发展不均衡。这种发展是危险的,这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的软肋,很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破的关键点。二是政策扶持性的发展。这是很好理解的,靠政策扶持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一个企业要健康地发展还是要靠自身的活力。三是重物轻人型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人的管理,这样的企业也不会基业长青。四是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型的发展。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这是利在当今,功德无量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