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重提“洋奴”与“买办”


  7月13日,安邦每日经济发表分析专栏文章《国内商业信息服务环境亟待放开和改善》,关注的是力拓“间谍门”事件,矛头直指外国势力在中国的买办阶级,让国人不得不警惕旧社会内外勾结之怪现状:

  力拓“间谍门”正在国内钢铁行业掀起一场大地震,也使得原本不露痕迹的国际性“商业间谍”加速浮出水面。目前中国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力拓4名员工通过非法手段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机密。最新消息称,除了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之外,宝钢、济钢、莱钢等钢企以及负责铁矿石谈判的组织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也有多位人士接受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据报道,中钢协向国外矿山公司泄密并不缺乏先例,几年前中钢协一位内部人士就因涉嫌泄密被抓。这位中钢协统计部的人士自己单独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公司注册地在国外,利用职务之便搞所谓的行业咨询,然后将中钢协的一些数据拿出去卖给国外矿山公司。这些“机密数据”包括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财务数据以及钢铁企业的生产安排、炼钢配比、采购计划等企业内部资料。更可怕的是,不仅仅是钢铁行业,类似的在其他行业协会就职、拥有私人公司的“半工半私”的人员并不罕见,而外资恰恰是通过这些人来获取中国商业的一些核心机密。

  事实上,力拓“间谍门”事件可能仅仅是国内商业谍报泄密的冰山一角,在“间谍门”事件后,中国肯定将加大力度打击损害国内行业利益的国际性商业间谍行为。但值得一问的是,为什么一方面中国缺乏合法合规的商业情报服务,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商业间谍案?中国商业信息服务市场的环境问题值得深思。我们认为,中国对于商业间谍案的关注,现在到了从外转内的阶段了。

  内忧甚于外患。中钢协是今年代表中国企业参加铁矿石谈判的唯一代表,如果中钢协这次也涉案其中,那么的确很令人无语,中国的铁矿石谈判怎么能够不输呢?不仅仅是中钢协,目前中国的行业协会基本上是“二政府”,行业协会俨然成了退休官员的养老地,根本没有服务能力,也没有服务意识。大量行业协会脚踏两只船,导致一些吃里扒外的家伙如鱼得水,这些行业协会也成了泄露国内商业情报的重要基地。

  同时,政府在加大打击商业间谍行为和加强商业情报管理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国内的商业信息环境了。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信息需求是越来越多,但国内严重缺乏正常的商业信息披露和商业情报环境,政府完全卡住信息和数据,不同的部门各管一段,尤其是统计部门,对社会披露的公开信息很少,往往以“机密”为由把中国公众的知情权挡在门外,但统计部门的一些信息却能被公司拿去卖钱。如此的信息管制和不透明不仅未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信息披露环境,反而抑制了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也助涨一些部门和个人将内部信息变成了利益源泉。

  我本来对“汉奸”、“洋奴”、“买办”等词汇的使用是非常慎重的,曾以为很多人随意将这些词汇用在身边某些持不同政见的人身上是不妥的,但当代中国崇洋媚外者大有人在,为了金钱出卖国家利益者大有人在,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捍卫”外国势力入侵正当性的大有人在。不仅在经济领域、在文化界、学术界、政界、军界,买办阶级已然形成,国家安全面临巨大威胁。

  当务之急,除了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还应该对在中国的境外组织(包括外企)加强监督和控制,然而更为根本的是在中国社会重塑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增加民众对国家尊严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让买办和洋奴像《恰同学少年》中的刘俊卿一样,遭万人恨,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