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归根结底要保障人民利益


李宏剑

    马克思主义实现质的飞跃的基础,就是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进行体制改革,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变化的新要求。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制改革是一种普遍矛盾存在的基本方式,只有通过体制改革,社会的发展才能升级。体制改革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规律,当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特征不相适应时,社会就会发出体制改革的诉求。

    体制改革一般要从二个方面进行;一是思想层次的体制改革,一是制度层次的体制改革。思想层次的体制改革重在继续解放思想,使思想的认识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制度改革重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在方式上的创新、完善,转变生产方式或是经营、施政方式、管理方式等理念。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坚持的是绝对的公有制,商品属性以公有经营为核心,即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民营经济的存在并发展壮大,从高度集中的计划市场逐步迈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时代。

    我们的执政方式也从党在行政事务上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变成为以党的执政统领国家格局,国家具体的政务管理通过法律制度的方式体现党的意志、人民的意志。民主和法制成为政治改革的重点。

    通过法律手段体现党的意志,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体制改革的重点。而通过市场经济方式体现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思想解放的因素。今后一个时期,将是一个法律普遍实施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重在探索,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会走资本主义道路,只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体制改革,是一场气势磅礴的革命,也是一种智慧的集中显示。搞好体制改革,利国利民,功及千秋,利在当代。而进行体制改革,重点在于把握人类进步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在于总结各种制度的得与失,利和弊,在于分析制度普遍运行后的社会结果和状况。

    为此,体制改革重在实践,也重在实验。我们有选择地在经济状况不同的地区,作分组实践,作分范围实验,目的就是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在试点阶段充分发现问题,把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今后顺利推广铺平道路。

    体制改革要涉及面广,牵扯利益多。对待体制改革,必须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态度来对待,以科学发展的方式进行检验。体制改革首先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这个问题是体制改革的根本。而怎样体制改革,关键是从保障民生的角度进行,只有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的体制改革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相关评论: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

大部门体制改革利国利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