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都是我们的国企又能如何呢?
----还不是没有竞争力和对我们老百姓没有好处
文/汪华斌
今天一位MBA找我,她说‘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我们的国企有几十家进入了,这应该是中国人值得高兴的事呀’。因为她也知道我当初指导我单位进入世界500强的措施,所以她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我们国企的一个新机遇。然而我对此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们的国企是靠什么进入国际500强的;这些国家组合并垄断的企业行为,对社会和老百姓没有半点好处。因为按照这样的组合原则,我国完全能组合500个500强的国企;可有什么用呢,一样没有竞争力;一样不能安排老百姓就业,一样还是要通过下岗老百姓来走出困境。这样的国企就是再多,它对我们社会有什么贡献;无外乎就是多一些年薪百万或千万的高管,对老百姓没有半点实际意义。
想当初我指导国企进入500强,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重新布置多个产业链;这样的结果既避免国内的无知竞争,又发挥出了产业优势;还能安排几十万人就业。后来企业按照上级领导的布置,与其它国企进行整合;实际就是资产归并,结果这样企业也提前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但竞争力还是没有,所以国际金融危机时竟然还是要下岗。后来因为政府补贴和项目支持,再加上产品价格的垄断;结果我们的国企莫名其妙地活了,而且还名正言顺地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有什么用,这么多年来只有下岗而没有招聘;连自己的下岗人员都不管,它对社会的作用就是‘有事找政府排忧解难’;什么排忧解难,实际就是财政补贴和价格上涨,因为我们的产品是内向型;所以我们的企业根本不需要竞争力,需要的是政府官员的快速支持,借以得到银行的贷款而已。
时过境迁,国际金融危机再次使中国企业陷入困境;在这关键时刻,我们的企业竟然高度地一致;“找市长而不是找市场”。是啊!中国政府的四万亿,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蛋糕呀;只要能咬上一口,企业多少年的效益就出来了。再加上我们是一个财政补贴的社会,所以补贴的效益比创造的效益大;我们为什么国企高管年薪都百万或千万,就因为正逢财政补贴的作用太明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时刻;全部是找市长,没有一家企业是自己去找市场。为什么我们的国企既要财政补贴,还要价格垄断;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效益。试想我们的国企没有一个企业把自己的下岗人员招回,这能说我们的国企有竞争力吗;为什么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就因为中国的国企近10年没有面向社会招聘的原因。要知道我们的大学生主要就是为了供应国企而设置的,结果国企全面冻结;能不出现就业危机吗。一个出现大学生就业危机的社会,能是有竞争力大型企业的舞台吗。
由于我们是工程师治国安民的社会,所以我们社会也是工程师直接担负企业家的使命;为什么我们社会没有真正的企业家,除了是由工程师担任企业家的实际外;再就是我们社会依然还是政府管理企业,所以我们的企业负责人自然也就是投机分子和商人。这些人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研究市场,而是全身心地研究市长。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负责人没有时间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因为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需要用在穿梭于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与官员的活动之中;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地去打通,一个官员与一个官员地去陪同;他们还有时间搞企业管理吗。他们不需要管理,所以也就不必要去搞管理。所以我们的国企就是全部是世界500强,我们的国企还是没有竞争力;因为它还是政府管理。而我们的国企负责人还有一个相应的身份,那就是政府相当级别的官员。试想这样的企业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是公平竞争的社会行为;我们老百姓还能指望它什么呢。所以说我们的国企就是把世界500强的企业全部包了,我们社会还是大学生就业难;还是下岗人员无法就业,老百姓还是受垄断的气。唯一不同的是两极分化更严重,我们社会的百万富翁更多。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是公民的就业,连国企都放弃了这一社会责任;我们的国企还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是给我们分配过利润还是给我们下岗人员补偿过。我们的企业发展离不开老百姓的下岗,只有老百姓独善其身了;我们的企业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是啊!看我们的国企,只有大批的老百姓独善其身,我们的负责人才能富集天下。企业家不能务实,要务虚;效益不是企业行为,它只能是政府行为。“管理为什么不是中国的生产力”,因为我们是“政治生产力”的社会。
如果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培养民营企业进世界500强;因为民营企业强大了,它还能消化中国的劳动力。我们的国企规模是大了,但实实在在是个泡心的萝卜;因为它既没有改善我们的经济结构,也没有消化中国的劳动力;它除了培养出收入与西方国家接轨的高管外,好像真的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企业再多进世界500强;它能有什么作用呢。起码来说它一不富国,二也不富民;它除了富高管,还真的没有别人。所以国企进世界500强,不仅我们脸上无光;反而还有羞愧感,为有这样的国企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