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在投资模式和消费模式创新方面,主要是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建立节能降耗的投资建设模式;解决消费过程中的浪费问题,建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消费模式。就当下而言,基本的抓手有: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促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在能源、原材料、水资源消费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在废气、废水、废渣“三废”排放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节能减排。
(2)投资发展环保产业。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从两方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一方面直接投资发展废物利用产业,以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为对象,通过采用新工艺消化废物,从而“变废为宝”,不断促进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发展加大以造林种草为主的自然环境修复改善力度,并通过提高绿色产业效益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环境容量。
(3)构建节约型的市政建设运营模式。节约市政建设要规划到位,一次建成,若干年使用,避免人们所讽刺的“银川一大怪,马路年年挖开晒”现象不断出现。尽管这样的现象与资金层层审批划拨、部门各自为政的投资建设模式密切相关,但我们完全可能通过改革、通过协调、通过超前规划来减少这些情况的出现。提倡方便、实用、耐久、节约的市政设施建设模式。改变“大手大脚”、带有浓重形式主义的市政设施建设模式。目前没必要的设施很多:比如,我们银川马路上的铸铁护栏,其起到的安全保护作用究竟有多大就值得怀疑。我认为它既浪费资源,又不方便车辆行人安全;再比如,木制花篮摆放在街道,里面的花是死的,最多能好看半个月,纯属浪费资源。
(4)着力构建节约型公务模式。比如,公用汽车迅速膨胀,一是导致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二是导致财政负担不断加重,三是导致能源资源紧张,四是导致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弊端很多。随着公共交通的逐步发展,公务用车走向市场化的条件日益成熟,必须进行改革。再比如,各自为政文件传输系统、各自为政的网络信息系统等等,一方面导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完全有改革、合并、压缩的空间。
(5)逐步推行节约式办公模式。目前办公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一是难以改变的纸质文件办公,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二是会议太多,重复会议和重复讲话的问题同时存在,哪个部门都说自己的会议重要,难以数量压缩难,网络会议推广难;三是大量的重复信息导致资金、人员、资源的浪费。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先建设节约型政府,必先推广节约型办公模式。我们可以下决心推进政务模式改革,推广适应高节奏社会生活需要、适应网络社会的节约型办公模式。诚如此,一则可以改善党群关系,二则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6)积极倡导节约式接待模式。既然是立党为公,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就没有必要在接待上搞那么多排场。比如没必要非要跑到高速公路口去接,非得跑到行政区域边界去接,非得浪费掉一半的菜肴等等。改革和简化公务接待的问题,中央多次发文强调,而实质性收效并不大,其根本原因用人导向和用人机制的问题。需要在治标的同时采取措施治本,逐步地推行人民民主,让官员敬畏百姓的程度提高到如同敬畏上司一样的程度。
(7)全面试行节约式会议模式。我们在核定会议伙食费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农民每天的消费总金额不足15元?市民每天的消费总金额不足50元?提倡节约型会议,首先要让会议内容变得让参会人员觉得非听不可;其次,可以采取更灵活的会议就餐模式,没必要一定要集中就餐。在全市实行节约型的会议模式,可为全区乃至全国树立改革样板,促进政风行风转变。
(8)促进节约型社区建设。不妨用开放理念建设社区,社区建设也未必要一律搞成“高墙林立、铁门紧闭”;一些街区不一定非得封闭起来,让人们去绕道。像银川这样的小城市,实行交通单行道未必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切实起到了浪费能源和浪费时间的作用。因此,节约型社区建设需要从转变建设理念开始。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围墙和大门所起到的安全保障作用其实极其有限。如果往根本上说,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住户安全问题,大部分是社会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过低问题。
(9)奖励节约型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节约是社会节约的基础。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政府可以采取表彰和宣传“两型家庭”等方式,鼓励家庭节约和家庭环保行动。二是科学规划,正确引导,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价格上可以承受的家庭日常消费服务,逐步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首要的是逐步把饮食消费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一方面可以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务劳动负担,减少“家家冒烟”造成的污染。三是提倡节俭、高尚、更富有文化内涵的过节模式。
(10)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节水从我做起活动”——自觉监护水源,随时关紧水龙头,阻止滴漏,提倡自来水重复利用,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改善大气从我开始”活动——心大气质量,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关随手关灯,节约用器,少开空调,使用节能灯,利用可再生能源,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多骑自行车;“节约资源从小事做起”行动——就餐不浪费,珍惜纸张,使用再生纸,使用电子贺卡,选购绿色产品,选绿色包装,购买无公害食品,自备购物袋,自备餐盒,少用一次性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