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滚雪球》札记 6


 ;

 108、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掌门人古特弗伦德,在1986年遇到棘手的麻烦。公司股票一蹶不振,其大股东欲将股份出售,卖给收购露华浓(Revlon)成名的裴瑞曼(Ron Perelman)。巴菲特扮演了雪中送炭、飞骑救主的拿手好戏。
 ;
  109、他这次打救古特弗伦德的条件是:以7亿美元,买下票面利率9%、并有权以38美元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如果股价下跌,他也有权将证券“卖回”给所罗门兄弟公司。他惟一的风险,在于所罗门兄弟公司彻底关张倒闭,收不到利息,股票成为废纸----即使在雷曼兄弟倒掉后的今天看来,这种概率仍然极小。而他以如此优惠的条件给予对方的,则是他的信誉。这一“以德投资”的盈利模式,近一年中在他对高盛、通用电气、哈雷的投资中屡屡上演。
 ;
  110、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指下跌508点,差不多一天跌了四分之一。此次崩盘之后三天,格雷厄姆的传人们----巴菲特集团在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古迹聚会。此聚会原名格雷厄姆集团,如今格老仙逝,巴菲特接过龙头棍,成为新一代话事人。前两年,美盛的基金经理比尔?米勒,连续十几年跑赢标普500指数,一度众望所归,有望接班,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当时还特意去美国的Amazon买了本他的传记。结果去年这老兄折戟金融股,净值减了近6成,自顾不暇矣。
 ;
  80年代中期股市欣欣向荣,大家找不到便宜股票可买,所以这次聚会的原定主题是“我们这个集团在股市上玩完了吗?”,结果会议之前股市崩盘,大家纷纷忙着拣便宜货。
 ;
  111、奴仆眼中无伟人。在拿破仑的仆人眼里,或者某些“伟人”的私人医生之类眼中,伟人无非凡人,甚至比凡人更糟糕。同理,兄弟姐妹眼中更是如此。从小一块儿光着屁股玩泥巴长大的,毫无神秘感可言,自然不容易言听计从、顶礼膜拜。刘邦的大嫂,肯定打死也不会相信这位沛县首席懒汉会是真命天子。
 ;
  尽管巴菲特一向对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鄙视不已,但他的姐姐却瞒着巴菲特,听从经纪人的劝告,大玩期权衍生品。而且,她还向朋友推荐这位经纪人。以常理推之,自己偶尔玩玩也许只是见猎心喜,但向朋友推荐,则显然是相信这经纪人生财有术。
 ;
  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猜测,在他姐姐看来,当时已经身家10亿美元、名列美国十大富豪的弟弟,也许只是“连续掷出N次正面硬币”的幸运儿、在键盘上随机敲出莎士比亚全集的大猩猩?否则,何以解释她的“误入歧途”。为什么投资正道几十年来乏人追随,鸡鸣狗盗之人永远不绝于路,看看巴姐姐就知道了。
 ;
巴姐姐在1987年股灾中撞了南墙,损失比她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价值还大,几乎破产。巴菲特并没有出手相救——他连儿女的财务困境也不帮忙——只是从姐姐应得的信托中,提前支付现金流给她。
  112、巴菲特当年投资可口可乐的事情,可谓街知巷闻。《滚雪球》的作者,却也没能讲明白一个基本的疑问:巴菲特对可口可乐觊觎已久,但几十年忍手不动,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1988年——他58岁之时出手?大家都在谈他对可口可乐的“选股”,殊不知,此事的秘密在于“选时”。
 ;对于可口可乐的历史,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略懂点皮毛。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认为,巴公选择此时出手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算是为遗憾多多的〈滚雪球〉一书拾遗补缺:
 ;一、大半个20世纪里,可口可乐一直控制在伍德拉夫家族手中。1985年3月7日,君临可口可乐数十年的伍德拉夫二世撒手人寰,此公年轻时纵横天下,但晚年固步自封,坐看百事可乐迎头赶上。频频更换接班人的老人统治,总是令每一个候选人对“变革”噤若寒蝉。
 ;二、伍德拉夫二世归西之后,继承人终于敢于进行蓄谋已久的“革命”。虽然他们推出新口味的可口可乐,成为20世纪营销史上最有名的灾难。然而,可口可乐的品牌魅力在于:它有犯错误的机会。美国人对于“新可乐”的全民仇恨,反面印证了可口可乐品牌的半宗教色彩。
 ;三、“新可乐”的灾难加上1987年股灾,市场先生给巴菲特报出了诱人价格。
 ;四、1987年,可口可乐把它的大包袱:电影电视部门,合并为“哥伦比亚影片娱乐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51%股份。(2年后余下的49%以15亿美元卖给了索尼,这是日本公司80年代泡沫期的经典冤大头式收购战)回归到只卖饮料的专注道路上,肯定合巴菲特的口味。
 ;五、80年代末,冷战铁幕已经残破不堪,世界上无数没怎么喝过可口可乐的人口,如苏联东欧、穆斯林、中国等等,为这个老牌蓝筹公司,提供了成长型公司的天赐良机……
 ; ;一言以蔽之,用格雷厄姆的价格,买费雪的股票。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blog.sina.com.cn/fanweifeng再次建议读者,忘掉宏观经济、忘掉技术分析、忘掉阿尔法贝塔,记住这一句话,足矣。
 ;
 ;114、另有一个小问题:巴菲特最爱喝的并不是可口可乐,而是百事可乐,而且,百事可乐的成长速度在几十年中远胜于可口可乐,他为何不投资百事可乐,苦等可口可乐几十年?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的博友们,相信已经对这一问题了然于胸。 ;
 ;113、1987年以后,巴菲特的故事似乎越来越广为人知。不过,历史学的吊诡之处在于,越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真相就越是扑朔迷离。鲁迅说,读历史,不光要看正史,正要看野史和杂记。投资,何尝不是如此。
 ; 115、在最近一年的金融危机中出手,巴菲特式“雪中送炭”风格已经广为人知。1980年代末,巴菲特则充分利用了老牌公司CEO们对于恶意收购者的恐惧,扮演了宋江的及时雨角色,将各大山寨收归帐下:冠军国际纸业(Champion Paper)、吉利(Gillette)、全美航空(US Air)。
 ; ;这些交易的条件与现在入股高盛等差不多:优先股、9%左右的年利息、如果未来股价上涨可以转股。然而,只有吉利为巴菲特赚了几十亿美元,其他两个十分平庸,全美航空甚至让巴菲特得出了“不要投资带翅膀的公司”的感慨。所以,不要羡慕巴菲特的优厚交易条件,这些条件不是获胜的关键,关键仍然在于股票的未来,在于这些交易中“股性”强、“债性”弱的那些部分。
 ; ; 116、巴菲特在所罗门兄弟的投资,差点成为他的滑铁卢——所罗门兄弟公司差点成为今天的雷曼兄弟。在今天看来,当年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都是小菜一碟,曾经的波澜壮阔,如今看来也就是小小涟漪。 ; ;
 ;倒是有一个人,颇值得一提——麦利威瑟。在所罗门兄弟和长期资本公司中,他都是主角。华尔街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交易之王”,然而,似乎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用中国传统话语讲,麦利威瑟属于典型的将才,攻城掠地是强项,但“只可利用,不可重用”,前两年他复出搞对冲基金,现在据说又不行了。中国历史上,不缺这号人物,比如吕布。谁都承认他能打,但是,他的每个老板,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117、借巴菲特五十年声誉之力,最重要的是,1987年崩盘只是虚惊一场,所以,所罗门兄弟公司总算有惊无险,侥幸过关。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也在90年代初突破了1万美元关口,巴菲特身家达44亿美元,妻子苏珊一人的股票就值5亿美元。1957年将钱交给巴菲特的原始伙伴,他们的每1千美元已经涨到350万美元。
 ; 118、在常人看来,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交情,与《笑傲江湖》里刘正风和曲洋的友谊一样不可思议。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富豪榜上长期角逐首富宝座的两位,往往是明争暗斗,在亚非拉地区甚至可能是腥风血雨。
 ;但是,巴菲特和盖茨却是惺惺相惜,把盖茨当成他的“第三个儿子”。后来,巴菲特居然把全副身家的捐赠,交给比尔·盖茨管理(并放弃冠名权),范卫锋(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至此亦只能作司马相如之叹:“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