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监狱服刑的6名职务犯罪人员日前在河南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作忏悔发言。2400多名干部参加了大会。(2009年5月3日人民网—《京华时报》)
据了解,这6名服刑人员分别为国家民委办公厅原副主任杜茂基,河南省财经学院原院长、党委书记徐兴恩,郑煤集团原副总经理王志勤,河南省确山县原县长李剑华,河南省交通厅工程处原处长李瑞林,河南省内黄县原副县长邢守英。他们均犯有受贿罪,个别人还犯有贪污罪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捕前的职务分别为副处级到正厅级,刑期从3年到死缓不等。从这6名“上课”贪官的身份可以看出,基本都曾是当地干部的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其效果想必不会差,另外,这6名落马贪官捕前的职务都还比较高,让他们来现身说法,也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因此,从组织者来说,可谓用心良苦。尽管新闻并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采访报道,但是可以想象,肯定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效果的。
先撇开这些不谈,笔者杞人忧天地想问一句,这样的教育课上,台下会不会有人打瞌睡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会上,怎么可能有人打瞌睡?肯定没有。笔者不这么认为,即便台上贪官讲得再生动,再声泪俱下,也难免台下不会有人打瞌睡。因为确实有些干部已经麻木了,他们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关注过、警醒过。应该说,用贪官现身说法这样的方式来教育警醒干部的反腐倡廉做法,在别的地方,早有采用。但是,并没有数据能证明,那些听过贪官讲课的官员,就从此“醒悟”,再没有贪污腐败现象发生。相反,前面刚讲过,后面就有人犯事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官员,向来对自己要求就比较松,也从来没把纪律呀、要求呀什么的当回事,不用说开会、听课会打瞌睡,就是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时,也常常打不起精神、用不了专心,敷衍了事,人浮于事,不干正事,而相反,对诸如赌博、包养情人、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却很尽心、很在意、很上瘾。这样的官员,松惯了。在会场、课堂也不可能紧张得起来、认真得起来。可以推测,现场听课的干部中,打瞌睡、心不在焉的绝不在少数。这种隔靴搔痒的反腐手段,只能教育那些还没权、没资格腐败的小官小员们,而对那些已经在河边徘徊或深陷其中的官员来说,只能是隔岸观火,他们是不会有任何危机感和紧迫感的。
既然可能有人打瞌睡,而打瞌睡,肯定又是违反会场纪律的,况且又是在如此严肃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会上,更是不可饶恕的。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作为组织者,更多关注的可能是如何把台上组织好,而对台下的状态、状况怎么样,他们往往不会太留意,即便发现了一些人打瞌睡,估计也是“批评”几句而已,还少有真的动真碰硬地将其现场揪出,并且就地免职的,而即便有人不小心撞在枪口上,说不定过一阶段,又会官复原职的。毕竟开会打瞌睡还算不上什么太大的违法乱纪行为。有了这样的“网开一面”,台上滔滔不绝,台下鼾声不断,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如果台上再是套话、大话、官话、废话连篇,台下再怎么睡觉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应该说,反腐倡廉,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创新举措和做法,比如,廉政教育课、廉政短信、廉政宣言、廉政楹联、廉政台历等等。但是,为什么一直难以将腐败现象灭绝。里面固然原因很多,但笔者始终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真正在体制机制上下真功夫、出硬着子,很多形式性、表面上的东西太多,而真正触及灵魂深处、身体痛处的内容太少。看似花样不断翻新,却是在打擦边球、玩障眼法,而不在固本强基、正本清源的制度执行、体制健全、机制完善上动脑筋、想办法,也就难免闹出隔靴搔痒、隔岸观火的笑话来了。
相关新闻:
河南干部听落马贪官上课
听落马贪官上课,会不会有人打瞌睡?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