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一元拍卖”过后的汽车终端颓势终于显现出来了……
尽管今年国内车市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不少企业甚至已经高调的调高了今年的销售目标,但是终端的情况让我们并不那么乐观。
去年出现的北京龙运资金链问题已经迅速的在整个终端蔓延开来,先是众义达的资金链问题被曝光、随后双龙集团的部分4S店也先后出现了因资金问题被厂商暂停供车,而与此同时的问题也在山东、浙江、广东等区域大的经销商集团出现。
在大的经销商集团都开始出现如此危机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型的汽车经销商则更难掩颓势,关门歇业也并不是危言耸听。
可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才开始真正的渗透到汽车领域。
消费高调源于对金融市场的担忧
在去年遭遇了近10年来汽车市场的首次月度销量下滑,整体增速放缓之后,业界对于2009年的车市普遍不看好,但是今年的车市却一反常态,自1月开始就持续上扬,连续攀高,普遍担忧的翘尾因素并未出现。
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多数情况下普遍归功于今年的救市政策,其实从市场来看,现在说这样抢眼的表现来自于救市政策显然并不准确。尽管1.5L以下车型,特别是1.5L产品的抢眼确实和今年的新政有关,但是救市政策最重要的新市场(城乡市场)并没有显著影响。笔者认为,政策因素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比如下乡计划,现在基本上还处于推进和教育过程,对于真正的市场刺激还没有彰显出来,年初的消费力仅仅是源于国内的消费潜力。
其实,这样的消费潜力并不难理解,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产生了两大影响。一方面是长期依靠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开始了回乡创业的热潮,这些回乡民工带来的创业消费潜力显然是不可估量的;而另一个方面则是重点城市居民对于金融市场的担忧,多数消费者对于人民币可能出现的贬值的顾虑使得消费市场反而活跃起来。
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今年上半年国内的车市才异常的火爆。
危机促进洗牌,经销商的阿喀琉斯之踵
而另一方面处于汽车营销终端的经销商则受困“资金门”。国内的汽车经销体系多数情况下都依赖金融机构,而现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的银根紧缩很快就直接影响到这些经销商集团。
而这些经销商集团,很多在前几年的辉煌业绩下开始普遍加速扩张,这样的扩张最后就导致了很多经销商集团尾大不掉,在遭遇危机的情况下不得不出现一些“弃子”战略,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经销商面临暂停供货甚至是转让等等情况的出现。
但是,笔者并不认为制约经销商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的资金链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经销商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实出现这样的危机的核心原因还是市场杠杆,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下,作为终端的经销商,现在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各种形态的终端都在出现,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样的市场格局必然要出现大的洗牌。
笔者以为,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经销商的洗牌将进一步加剧,一些区域性的具有近乎垄断性质的大的经销商集团必然出现,而同时在二三线市场围绕这些大的集团的周围的以销售或者售后服务为单一目的的一些小的目的明确的终端机构也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