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恩” 转载广州《周末画报》 2009年5月23日刊
盛世托老板,乱世出英雄。十年前“雷诺-日产联盟”签约后为空降到日产的戈恩开启了日后成为全球瞩目的行业明星CEO,甚至连日本国民都对他崇敬有加。十年后全球汽车业遭到百年难遇的“灾害”,显然造就了一个呼唤行业英雄的时代。通用汽车董事长瓦格纳黯然被白宫逼退,突遭七十年来首亏的丰田汽车的社长渡边捷昭突然卸任,只有大众汽车董事长文德恩自豪称今年可超丰田,成为国际车坛新盟主;国际车坛崭新传奇惟由菲亚特汽车集团CEO马尔乔内来谱写,一旦菲亚特入主克莱斯勒,倘若由他力挽狂澜捞出濒临绝境的克莱斯勒,他不仅仅被看成是“亚科卡第二”,必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的全球汽车行业明星CEO。
我们看到近十年中两家欧洲汽车集团分别交汇到底特律,最终以戴姆勒去年甩卖克莱斯勒了事,5年前菲亚特拿回了近20亿美元的高额散伙费与通用分手,反而横跨欧亚的雷诺-日产联盟的合作和好如初。这次菲亚特戏剧性地重返底特律寻求新契机很让业内惊诧不已,更有趣的还有二十年前菲亚特曾与克莱斯勒热烈探讨过双方合并那段“罗曼史”。
正像戈恩具有跨洲性丰富的生活、求学与工作经历一样,马尔乔内不是一个纯粹的欧洲人,他有意、加双重国籍,本、硕士学位就是在与底特律隔河相望地属加拿大的温莎大学完成,一部美国汽车业辉煌与彷徨交织的历史被他“隔岸观火”,尽收眼底。显然,马尔乔内要比合并克莱斯勒的戴姆勒集团的高管们更熟悉美国文化,这将非常有利于菲亚特入主克莱斯勒后的企业文化整合。
马尔乔内被业内公认为能迅速扭转企业困境的老手,本人又是特许会计师出身,自然对成本控制和利润率有着专业敏锐触觉和把握力度。他受托于实际掌控菲亚特的阿涅利家族,受命于菲亚特危难之际,在2004年出任菲亚特汽车CEO后与早几年的戈恩如出一辙,他出手狠,靠关厂和裁员大幅降低成本,对最高管理层大换血,不留情面地替换位几十高级经理。撕扯掉有105年历史的百年老店所具有的盘根错节的人事蛛网,清理人浮于事的庞大官僚体制,把务实的企业文化引入到刻板拘泥的组织系统,放权给跃跃欲试的少壮派经理们,最终获得有目共睹的业绩:大大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彻底扭亏为盈,成为欧洲车企中寥寥无几的盈利“少数派”,不断推出欧洲市场的畅销新车型,即如广受赞誉的500型和Bravo等。
戴姆勒花了4百多亿美元的代价去整合克莱斯勒,落得铩羽而归的结局,马尔乔内绝对不会步戴姆勒的后尘重蹈覆辙。我们看到新一轮的企业重组的手法新颖别致,菲亚特巧用“知识产权”的杠杆,而不是撒出大把资本,达到入股克莱斯勒的目的,这样就把资本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能够一荣俱荣,但不会一损俱损。
拯救克莱斯勒不是光靠资本输血就能摆平的,那只能让克莱斯勒苟延残喘。戴姆勒除了资本输血外,让克莱斯勒大打翻身仗的产品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而换成第二轮由菲亚特相助克莱斯勒,胜算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许多。毕竟国际消费潮流因环保与节能的推力而今非昔比,要迎合这种消费潮流,克莱斯勒靠自力更生开发新一代的应市产品在时间银行里已来不及透支了,在北美羽翼丰满的日本厂家对沦陷的美国车企绝不会动恻隐之心,欧洲大部分车企自顾不暇。目前看来能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克莱斯勒非菲亚特莫属。因为菲亚特在全面复兴后就燃起了重返美国市场的旧情。菲亚特曾在1983年灰溜溜地退出了美国市场,被美国汽车圈恶传一个笑话:FIAT = Fix It Again, Tony!(哥们!拿回去再整整吧);阿尔法·罗密欧最后在1994年推出美国车市。以节能和经济性俱佳的日韩汽车能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今非昔比的菲亚特当然有理由卷土重来。
去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的“微软汽车”专厅内拍摄的菲亚特500酷车,微软公司与几大汽车巨头合作开发车载集成信息系统,旗号为MICROSOFT AUTO.
两年前菲亚特汽车CEO马尔乔内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对全球媒体演讲,深色圆领毛衫是他的招牌特征,就像苹果公司CEO乔布斯那般酷,但下属都得西装革履簇拥左右,毛衫是老板装。
去年3月日在瑞士内瓦车展期间“菲亚特500”被评为年度车型,充气的500模型大肚内有许多观众钻来钻去看多媒体介绍,很远就能看到该小丘陵般的模型,幸亏没有别的展台群起克隆,否则展车都成侏儒了。
菲亚特“熊猫”环保概念车,排气管只冒水汽。绿色迷彩的车绘创意不错。
等待“戈恩”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