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逆境中寻求突围之道(之二)     原载《中国汽车要闻》2009年5月13日刊 www.cbuauto.com.cn

                  吉利汽车: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民营企业在国内汽车行业中所处“地位”不是属于边缘化也是归入非主流行列,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纯粹的国营汽车企业了。如果不是借助近些年政府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的东风,民营企业也许还得为“入行”许可和产品“准生证”备受煎熬。即使像吉利和比亚迪这些年产销规模已跨入二、三十万辆的民营企业,在起步时间和规模上早已远超几大国营汽车集团,行业“地位”还是处于下风下水。从新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所列有资格进行兼并重组的“八大金刚”企业,无一是民营企业。好在去年岁末,经温总理对新华社内刊报道吉利汽车发展近况做出重要批示,两位副总理接着再做重要批示,加上多家中央级媒体奉命而为,使得作为民营车企代表的吉利汽车总算扬眉吐气,首获中央政府的认可。而比亚迪暂且借力股神巴菲特入股投资来扬威行业。不管出于从地方到中央的政府认可或国际投资者认可,对民营企业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真正托底的是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

  

  回想8年前首访宁波吉利总部,后半夜记者与李书福谈完后一起去大排挡果腹,由他亲驾克隆夏利的美日轿车热情送客。那时吉利总装车间设置看上去相当简陋,确实与当时上海通用、上海大众“高大全”的工厂水准不可同日而语,美日和豪情轿车像是作坊产品,这些旧忆历久弥新。而今春菜花三月下江南,参加“走进新吉利”媒体参观活动,再访宁波与临海的吉利汽车制造基地,人是物非,完全颠覆了昔日印记。在厂区试驾微车熊猫与最新中级车帝豪,参观过吉利汽车研究院,不得不承认吉利汽车已经“脱胎换骨”。虽然前年在长春车展期间试驾过吉利远景A级新车,感觉吉利车的品质、性能已经在发生“蜕变”,推算吉利在2005年从自由舰推出后就彻底“去夏利化”了,即使我们看到在未来的“上海英伦”品牌旗下的“吉利卓越/GE”模样还未“去劳斯莱斯化”。从现在的工厂——研究院——产品——海外拓展而串联成“四点一线”后,吉利确实在革自己的命,不能再用旧镜观吉利之新容。

  

  市场给了吉利特殊成长的机会,也不断带来越来越重的竞争压力,如果把李书福过分传奇化拔高就显得很无稽。当初李书福像所有其他商人那样,在自己从事的行业看到尽头后,必须要寻找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和发掘行业“新矿”。有的民企做石油、钢铁、金融等,无非李书福看中了仍存暴利的整车业而已。当初吉利的资源集合能力也只能朝着夏利踏过的路径方向去挖掘,虽然通过低价、低技术含量的吉利“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完成了吉利汽车的原始积累,但离规模化和利润化的方向渐行渐远,如果不趁早从低质低价泥沼中脱身,吉利就不可能在行业中翻身和持久;于是吉利试图用“新三样”(自由舰、金刚、远景)来完成“转身”的过渡,这是边干边学边悟与摸着石子过河的结果。

  

  自2008年吉利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规划并宣布采用多品牌战略后,吉利才算破茧而出,标志着吉利转变成正规军开始打阵地战了。以吉利母品牌旗下的三大新子品牌(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领衔,产品将渗透到细分市场的各层之中,纲举目张。吉利副总裁赵福全称吉利产品有了灵魂,形成了一个方阵,即有了平台战略的框架,这样依仗5大整车和演化成的15个产品平台,就能衍化出40余款产品;在发动机方面上,吉利规划了6大技术平台,可衍生20余款机型,包括在2006年就下线的CVVT发动机JL4G18,还在涡轮增压、直喷等技术上尝试;在变速箱方面上,能够自行生产手动、自动、双离合等总成,包括两月前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汇聚成吉利的“源动力”工程后,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当然吉利汽车在安全技术上有了“保四争五”的明确追求,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也有自己稳妥的推进策略。李书福自己也称在战略转型后必须要有自己清晰的技术路线,也归纳了吉利的整体发展战略: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合纵连横,招贤纳士,后来居上,全面领先。

  

  如果去年北京车展上的吉利汽车展台摆满了让人雾里看花的多款“概念车”,今年上海车展上的吉利汽车展台上就充斥更多款即将投放市场的“准商品车”。在吉利新三大子品牌旗下的第一轮车型陆续推出后,市场将全面检验吉利汽车转型后的实力和业绩。获得政府认可表彰的吉利还得奋力去博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熊猫轿车:设计语汇中终于有了中国元素

                   吉利帝豪FE-1: 这是真正考验吉利战略转型后产品市场实力的试金石       差异化的车型比较引人注目。笔者首次体验这种伦敦出租车型是在1991年,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中央公园歇脚后打的去我国大使馆汇报工作,颇感奇特。2007年在北美车展上首次接触到吉利产的伦敦出租车,在国内反而很难看到。但愿世博会时上海街头能多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