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PK航空公司


     这是一场与娘家的PK,而且注定会沦落为无疾而终。

     在航空公司调整运价体系之后,舆论一片倒戈之声,终于惊动了上层。因为涉嫌垄断的嫌疑,国资委亲历到中航信进行调查。

    可惜的是,这调查的第一步就走错了方向。中航信只是一个探路的幌子,作为我国机票分销系统的提供商,它所代表的不过是航空公司的利益。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国资委立刻到航空公司进行了调研,这个速度比国家注资要迅速许多。

   但换个角度看,航空公司容易吗?经历了2008年的行业低谷,航空公司交出了各自难看的成绩表,国内三大航空集团累计亏损300亿元,东航更是以139亿元的亏损刷新了民航业的历史。

    其实所谓的运价体系调整,简单的说,航空公司只是改变了打折的游戏规则。在以往我们购买的机票中,价格包括基准运价和上浮运价两部分。以北京-上海全价票1130元为例,它实际是由904元的基准运价,以及226元的上浮运价(即基准运价的25%)组成。航空公司打折时,是将机票的全价进行折扣计算,因此北京-上海的一折机票即113元。

 但是根据新的游戏规则,今后机票的折扣只能在基准运价上动脑筋,上浮运价则可以旱涝保收的收进航空公司的钱包。这意味着,即使航空公司在京沪线打折为0,它也可以收到226元的上浮运价钱。

    航空公司熬过了非典,又迎来了经济危机。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头上又悬着猪流感的利剑。航空公司的命运跌拓起伏,总算能在机票价格上做点文章,公众为什么群起而攻之?

   源头或许还要落到航空公司自己的身上。谁让它们提高客座率的武器是打折呢?谁让它们动不动就掀起价格战呢?谁让它们把中国的老百姓宠坏了呢?

   当然,追根溯源,这是一个深层次的行业问题。如果民航局不根据客座率来决定航线分配,如果三大航烧钱不是烧国家的钱,如果市场上没有出现机票比价的网站,如果........

   我采访过的一个知名经济学家曾经对我幽了一默。他说:“记住,中国任何行业出现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体制问题。”

    或许中国的航空业也是这样一种痼疾。在国资委试图寻找“涨价”背后的根源时,如果他们能深层次的扎入行业调研,最后或许会发现,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麦肯锡的资深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的一句名言。“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太远。”

     恩,谨以此送给中国航空业的头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