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如此脆弱
还没有看同期同题材的《拉贝日记》,不知道拉贝是心里是怎样想的。在《南京南京》里面,当面对中国如此艰难的百姓的哀求,拉贝临走前,给中国人回敬了一个跪拜。
同样是法西斯的策源地之一,德国作为国际战犯并没有给我留下十恶不赦的烙印,不仅是因为德国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日本那么残暴、变态(《辛德勒名单》里面的场景同样让人感到战犯的残酷),而是日本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
中国虽然是受害国,但是在面对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的时候,仍然保护了数十万的犹太人;德国虽然是战犯之一,但是在面对日本人对中国残暴的杀戮的时候,仍然提供了保护,还有或者是美国、法国······虽然他们也在侵略中国,也在压迫中国,但没有如此恶毒的对待众多的中国人。
这是人性所决定的。日本的变态不是哪一个人说的。可以从日本的文化、日本的人的性格、日本人的国家领导、甚至是日本人的AV都可以看出来。
所以,在看完《南京南京》之后,我把msn的签名改成了“仇日愤青”。
但这并不代表《南京南京》,拍得有多么的好,想反我认为这是陆川最失败的电影。
对于陆川,不是很熟悉。一些零散的信息,是因为大众媒体强迫的给到我的。而陆川在电影上映或者推广时期的讲话,也只有一点点印象。但是就是这映像,让我觉得陆川就是一个“阳痿”了的男人。
好像,是在和另一个人,在拍完《可可西里》,他们就有了拍南京的选题。通常,如果在广告公司,这个叫策划;在媒体叫选题策划;在音乐公司叫企划······作为电影人,我想他们不是单纯的就想到了南京的主题。选题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关系到后面投资能不能顺利,对于像陆川这样的人来说。所以,不能说陆川这样的选题是高尚的,只能说是有意而为,顺便用民族精神“壮阳”一下。
在网上看到一篇骂陆川的文章,说自己因为看了《南京南京》被气得不成礼数了。我严重的同意。
不谈演技,比起《天水围的日与夜》来,此片就是小学生的“过家家”,演员的演技就是那个演儿子等级,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就是比人家多拍了几部戏了吧。
如果请谭家明过来,我相信,用同样的毛片素材,会出一个更好的电影出来。可惜,陆川就是由陆天明的坐镇,也无力回天。难道陆川仅仅想纪实的拍几个片段么?可是里面明明有虚构的成分。
如果单说电影,无可厚非,陆川的导演水准就这样(可可西里不是导演的成功,是素材的成功,所以陆川选择南京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想说很多。
更郁闷的是,陆川用那些民族精神的好言壮语用来意淫票房。说什么,非常人不要看,说什么未成年人要在父母的陪同下,说······
如果我是陆川,我会想张纯如女士那样自杀,不是因为对日本的残忍的行径,而是因为羞愧。对于这样一个题材,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自筹资本,然后不做任何“秀”,然后,在全国院线免费上演三天,然后才永久的半价在沿线上演,然后,不做任何票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