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和屈原的启示


同题思考:任人宰割悲哀之

近有文友盛邀,从情和理应去凑热闹;算是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至于奖励,千万不要在考虑之例。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关端午节的说法很多,从节日的源和流,或从中国民间和文字记载,认可的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面对国破家亡,也有个人的《离骚》《天问》无人问津?诗人选择汨罗江成为身体和生命之家。存在个人之悲!存在社会之哀!为什么不学孔子周游列国把个人对周朝和平环境里人之间的周礼用教给弟子?为什么不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样到民间过田园生活?为什么不学司马迁受宫刑为民族的历史尽力完成《史记》?尽管屈原选择离开社会的方式不可取,他那英雄气概与岳飞明知会受莫须有的罪名还是赴鸿门宴那样是可学的!有爱国爱民的心愿,《离骚》和几百年后杜甫的“三吏”“三别”诗文,幸有历代文人墨客媒人的注释等广为流行。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饮食文化和民间的娱乐活动有密切联系。据民间传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这些民间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有纪念屈原之意。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样,中国民间的吃粽子赛龙舟丰富了端午节。对诗人屈原的文化热从历代文人墨客普及到民间,1953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从意义上,屈原不但属于当时的楚国,现在的中华民族,同样属于人类世界。

 

 

端午节与农历五月初五、屈原、粽子、龙舟,随着社会文明,都名扬天下!个人浅见,唯独汨罗江与节日和节日有关的相隔千里之外?曾细心自问为什么?

诗人屈原是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农历五月初五、粽子、龙舟与端午节成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从情从理,汨罗江也应闻名海外。是否存在洞庭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大而民众遗忘汨罗江?或岳阳的开发而汨罗江缺少投资?

从共和国六十年的历史,大寨、大庆、安徽的小岗村、深圳市,有地方群众为国家的需要,在石山上造梯田,在冰天雪地打高产油井;有加强责任制和地理位置;等等。在石山上建红旗渠,大部分靠群众的力量。是值得经济发展的地方深思?从全球金融危机,曾靠地方政府用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对环境、对使用童工、对外国老板叫打工者下跪、对一些地方的加工企业关厂欠员工的工资,等等;令人思考!

从地方经济发展规律,交通、信息、教育,与投资、贸易、消费息息相关。交通不便怎么能与外界连接,信息不畅怎么把自己的优势用宣传、广告、报道告诉需要的市场,教育是提高素质和培养人才,只有这些协调配合才有源源不断的投资、贸易、消费,才能全面发展!何况汨罗江的优势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屈原、粽子、龙舟、岳阳、洞庭湖等品牌和名牌。

汩罗江,很少去,曾到岳阳楼、黄鹤楼坐汽车乘火车路过无意有心用双眼见过,也有岳阳和汨罗江的朋友谈起,有时上网搜看些介绍,印象不太深;生长在洞庭的洞庭人,汨罗江属洞庭湖区,那是可爱的家乡,也有家人、童年的伙伴、同学等,心里总有牵挂,他们现在的生活好吗!比以前总有改善吗!

 

 

从征文内容不知是否超出范围?用启示,是否对个人的优势和品牌,或地方的优势和品牌的经营有一点参考和借鉴?尤其是对刚走向社会的青年朋友能否有益?

 

 

写以上文字热闹一下,水平有限,不妥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