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江鼓励女儿拍戏
曹秀
潘长江女儿潘阳在《清水蓝天》里出镜,让观众十分意外,意外的不仅是潘阳漂亮,而且表演不俗。在剧中,潘阳与潘长江是父女,可是挑战起来是毫无疑问,有时比潘长江都有观众缘。潘阳是如何走上艺术之路,又是如何拍戏的,这里有潘长江的功劳。
潘阳的名字是用父母双方的姓氏取的,也许是他们希望女儿在阳光下顺利成长,潘阳的生存条件是随潘长江的艺术之路成长的,因此,她的生存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坚强许多。加上她具有东北人性格,所以她的为人处事就比一般男孩儿都有坚强一面,这在剧中就能看出表演基础不薄,并且达到淋漓尽致,这样的表演一般成熟演员也未必做到,而潘阳做到了。
其实,潘阳小时候,就有表演天赋,只不过当时潘长江和妻子杨芸都有工作,夫妻每天都有演出,能够照顾女儿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有时,为了演出,他们只有背着潘阳参加演出,现在看这事没什么,当时却是挺难的。潘长江六岁移民,而潘阳六岁演出,这里也有一段插曲。有一天,潘长江和妻子杨芸去千山演出,恰巧扮演小书童的小演员因为晕车上不了台,团长看见潘阳灵机一动决定请潘阳顶替。小潘阳并没有拒绝,兴高采烈化了妆,穿上戏服,当她走上台一亮相,让观众叫好。尤其是亮相,有模有样,连剧团里的人都说好。演出完工,潘长江问女儿为啥演得这样好,女儿兴奋地说看多了,就记住了叔叔阿姨是怎么演的了。
实际上,潘阳从小爱唱歌,这是天赋,一般孩子唱歌跑调,潘阳不,她唱歌音准。而且还有特点,凡是潘长江弄的物品,比如CD,VCD,DVD,还有功放机,麦克风等,她都会摆弄。只要父母不在家,她就唱歌,而且一唱就是十几年。最显著一次,是她9岁时,辽宁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潘阳被邀请参加唱歌《风含情水含笑》,一举成名。然而,为了上学,潘阳只好以读书为主。
当潘长江考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时,潘阳随父母搬迁北京居住,第二年,恰巧读初一的她,忽然跟父母提出要出国学音乐。当时就吓得潘长江严峻起来,根本不听女儿说什么,十分武断地拒绝,对女儿第一次说了不。父亲的拒绝,并没有让潘阳灰心,她说服母亲,说了出国学习的好处。而且开始为出国准备,她的举动终于让母亲支持,投了一张赞成票。结果,潘长江说不过母女,只要同意了女儿去留学。潘阳兴奋地表示感谢,潘长江却说,既然是自己决定的,出国后的所有一切都要由自己扛着。
自己扛就自己扛,潘阳不是不能吃苦,东北小姑娘倔犟的性格在潘阳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她一个人走向外国,没用任何人办了出国手续,并在外国开始学习生活。然而,出国后的潘阳时刻被父母挂念着,虽然偶尔往家里打电话,也是安慰父母几句,对自己学习情况并不提出什么要求。就在潘阳语言学习过了关,准备报考艺术院校学习声乐的关键时节,潘长江一个电话将女儿召了回来。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如此兴兴师动众,这里又是一段插曲。原来,一直对女儿不放心的潘长江看见报纸上有一由消息,说是有四个中国女孩子在加拿大遭遇不幸,吓得他赶紧回家将报纸摔在妻子手里。杨芸看到报上消息,也是吃惊,于是齐心协力给潘阳打电话劝她回家。一个月后,当潘阳安会走下飞机回到父母身边时,夫妻俩双双松了一口气。
女儿回北京不到一星期,便开始参加高考,又是一个紧张阶段。夫妻俩计算着,不管女儿学理科还是文科,只要有自己的事业就是好事,可是,女儿报考的是声乐系,这让潘长江十分意外。他不止一次计算过,一个女孩子有一个安定工作是最好的,何必要考声乐系,何必像自己一样吃苦呢。然而,潘阳有自己的理想也没错,杨芸便劝丈夫对女儿宽松一些,帮助女儿实现理想。恰巧,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招通俗生,潘阳唱的又是通俗,于是她就报了这所学校。对此,潘长江十分安慰,接下来劝女儿参军。
参军是需要考试的,经过紧张的考试,到了2003年2月发榜时,潘阳居然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紧接着,她又报名参加高考辅导班,恰巧又是非典,弄得潘阳每天急得团团转,不到二天嘴上就起了泡。看见女儿着急的样,潘长江和妻子商量,给女儿请一位家教。虽然每天能学几小时,但女儿总算有时间自己学习了,夫妻俩就为女儿当后勤。尤其是杨芸,每天都要为女儿端牛奶,拿水果,还有各式各样零食。一家人的努力没有白废,潘阳终于考出了近300分的好成绩,而分数线是240分。半年后,潘阳在父母陪同下,迈进了解除放军艺术学院,望着女儿的背影,夫妻俩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女儿终于上学了,他们脸上有兴了。担心的是以后的路怎么走,如何在艺术圈里混,弄不好这可能一个危险区。然而,他们担心是多余的,潘阳学习第一。
潘长江鼓励女儿拍戏1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