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09年前两个月,我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加快24.4个百分点,零售和市场继续保持相应较大规模,作为反映经济形势的先行指标——用电量日渐趋稳,综合反映出我省经济已经触底,初步判断,到2010年底将呈“窄U字型”发展走势。其中的根本动力,是城镇化的加速:在沿海及周边8个省份中,我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下一步,由城镇化建设走向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并重,将是我省发展的科学选择。而我省经济能否顺利实现半U型上升,能否借机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城镇化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在全力落实2009年3000亿城建投资的同时,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确保城镇化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有机结合,并把学商、亲商、安商、富商作为作风建设年的活动重点,服务企业,壮大企业,为我省发展培育更多更强的市场主体。
总体看,我省主要产业以资源型的上游产品为主,虽然经济外向度不高,但受下游产品供需情况的变化,2008年下半年开始,仍然间接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3月25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云川书记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结构的调整是我省的两大主题”。这一点,我省经济发展实践寄予了充分证明: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强力拉动下,2009年前两个月,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已在全国率先呈现回暖迹象,标志着我省经济已经触底,复苏日期可待。
一、2009年前两个月有充分迹象表明我省经济已触底
(一)投资。2008年下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增速比较稳定,始终保持在31%—34%之间。2009年1-2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5亿元,增长59.1%,同比加快24.4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说明我省强力推进城镇化的决策,对我省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
(三)用电量。2008年下半年,受奥运会政策性停产以及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我省工业用电量逐月下降,10月份见底之后呈稳步回升态势。2009年1-2月,我省用电量实现237.5亿度,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降幅环比明显下降。截止到2009年2月,我省用电量已连续4个月维持在120亿度左右,作为反映经济形势的先行指标,用电量的趋稳说明经济形势已有见底趋势。
二、我省经济将呈窄U字型走势
(一)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已回暖,我省也不例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对中国经济做出乐观预计,其认为中国经济一季度将会达到底部,二季度会回暖,三季度则回复正常水平,预计全年GDP增长将回到8%。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宋立认为,无论美国是否爆发新一波冲击,中国经济将早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率先复苏,且中期趋势比较看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关于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一文中明确表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PMI指数的连续回升以及各地显露出来的积极变化,表明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等一揽子政策明显见效,并意味着中国经济已基本企稳回暖。此外,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陈乐一、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等均表示中国经济下滑之势已基本见底,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率先复苏。对我省经济走势而言,从关键指标综合判断,我省经济已经显露出回暖“春色”,全年经济“争九”目标信心更足,经济全面复苏有望提前实现。
(二)3000亿城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25个百分点。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战略决策的引导下,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首选之策。2009年,城镇化战略已明确为我省“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重大战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是我省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经济社会的刺激作用已明显展现。2009年1-2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1%。在沿海及周边8个省份中,我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分别高出山东、江苏41.8、38.2个百分点。我省三年大变样拆迁、规划和建设等系统工程总投资将达8000亿元,其中设区市市区超过了7000亿元。2008年,我省三年大变样工作已完成投资1400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3000亿以上。运用河北省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测算,这3000亿城建投资可以拉动我省GDP增长2.25个百分点。
(三)从2008年7月至2009年第一季度,我省经济走势将基本完成底部构筑,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我省经济将会显现积极因素,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9%以上。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出口是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但我省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生活必需品为主,外部需求不可能发生根本性逆转(降幅一般不超过20%),此外,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对我省经济也有积极一面。综合以上判断,我省经济将在2009年第二季度完成筑底,随后以波动曲线缓慢向上运行,预计到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我省经济增速将不断加快,稳步回升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总的来说,我省经济将经历一个底部盘整—逐级提高—加速上行的“窄U字型”上升走势。
三、保障我省经济加快回升的充要条件:实现推进城镇化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并重
城镇化建设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需要。长远看,城镇化建设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一批科学规划、政策扶持、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作城市载体。城市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现代产业体系,“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就是要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扎根创造高营养的土壤。
从2009年下半年起,我省经济工作重点将由城镇化建设转为城镇化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并重,2010年或将成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元年。三年大变样与现代产业体系的结合,就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结合,二者互为依托,协调发展。未来十年(2010-2019年),假设每年我省财政投入500亿进行现代产业体系配套设施建设,经河北省宏观经济多部门模型测算,与不扩大政府投资的经济自发运行结果相比,500亿投资每年可以带动社会投资增量120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19.5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加200万人,最终消费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GDP增长速度可加快0.3个百分点,预计我省生产总值2011年突破2万亿大关,2014年将超过3万亿。因此,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我省缩小与东部发达省市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差距的大好时机。
四、保持我省经济良性发展态势的政策建议
我省经济能否实现半U型上升,能否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全力落实2009年3000个亿的城建投资。2008年,我省“三年大变样”完成投资1400亿元,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09年进入“拆建并重、以建为主”的关键时期,我省11个设区市计划投资3000亿以上。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2009年将是全省财政最为困难的一年,保证3000亿元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对我们各级政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一是以小博大,有效带动社会投资。3000亿建设资金不能完全依赖于财政,“三年大变样”要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鲶鱼效应”,吸引社会增量资金参与拆建项目。二是市长负责,资金到位情况与政绩挂钩。11个设区市应明确今明两年的项目投资计划,对行动迟缓、效果不明显的实行捆绑考核,要帐较真。三是督导检查,确保工程进展及资金到位。做好常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定期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做出专题汇报。
(二)及时打造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将是我省全面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第一年,应充分把握全球经济调整的“危中之机”,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引进重点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产业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为下一轮经济发展高潮期做好准备。一是以高新技术助推产业升级。以钢铁产业为例,上海宝钢吨钢利润是我省钢铁业的6.25倍,如果我省钢铁业吨钢利润达到宝钢水平,将大幅拉升我省财政收入水平。因此,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优质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完善产业链的过程,就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有效扩大就业的过程,就是提高居民收入的过程。各地应把优质大项目引进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发展本土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接。三是产业转移,积极为外埠企业迁冀提供土壤。产业“梯度转移”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更显突出。北京重工业外迁,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成本区域转移,为我省次中心城市发展提供了良机。
(三)确保推进城镇化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如果说城镇化是未来我省发展的主体战略,那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精髓。只有建立优势产业,吸纳更多人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城市买房,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这才是我省城镇化的最终目标。一是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城镇化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顾产业搞城建和不顾城规搞项目是行不通的。二是抓好方案落实。全省及各设区市产业体系规划方案抓紧制定,细化月度进程表,并按计划抓好落实,选取产业体系建设进度大,效果好的地市介绍经验,并予以重奖。
(四)创新推进全民创业。从一定程度上讲,全民创业更多地是“发展草根经济”。当前的主体是未正式就业人群,包括下岗职工、待业大学毕业生、未正式安置的退伍军人和返乡农民工,如果再鼓励一批在职人员兼职创业,估计人数将超过150万。假如其中100万人开始创业,每人每年带动发生经济活动10万元,就会产生1000亿的经济规模。这个规模对全省而言非常重要。因为,按照一般规律计算,这1000亿带来的将是2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因此,高度重视全民创业是保证我省经济加快回升的重要一环。而要创新推进全民创业,就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大功夫,包括创业的财政支持、信贷支持,税费的合理减免,各种保险的适用性改进,享受住房保障的特殊办法等等。
(五)推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向纵深发展。把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点放在服务企业上,进一步端正政府的位置——学商、亲商、安商、富商。尽快制定出台指标体系对政府服务水平进行公开考核,全面、深入、系统地消除 “潜规则”和“中梗阻”,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铺好路。
(课题组组长:王书利,副组长:胡冬原,成员:苏哲、董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