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家都玩过这纸版游戏,叫迷宫找出路,很小的小朋友,就用颜色笔,划到纸版鬼五马六,每次都走进死胡同。 笔者七岁的时候开始,望望左右无人,就马上由终点倒划,几乎肯定在无差错的状态下,回到起点,除非是笔迹专家,否则一般人不会知道你是由起点开始,还是由终点开始,只知你划对,自然受奖赏,青睐,肯定。
迷宫与治学
知道了这秘诀后,思考已有所改变,每事都反向思维,由终点开始,好处是几乎无须犯错,兼且在过程中不大需用脑,轻轻鬆鬆,没有什麽踟蹰不前般的感觉。
金融核爆,大家天天接收到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分析,愈学愈多,愈多愈乱,最后连我们自己,已不知道真正的原委是什麽,中国人有所谓“治学”,治学比学习高级得多,学习是学加练习,但FIRMWARE靭体不会升级,但“治学”是治理好你所学的东西,金融核爆,正正就是一个治学的考验,怎样将洋洋洒洒的千百篇文章,分门整理,溶在一起呢?是个对任何自称有识之士,一个重大的考验。如果要再加太史公的说法,做到一字不易的境界(笔者认为在一字不易前,应多加一句条件,是一字不多),才算是顶刮刮。
美式管理真得有制度吗?
毒债是分销商(即零售银行)的错吗?不!若果没有批发商批发行的银行或财务机构,焉有此类产品,再追上去,是设计师的错吗?那些唸量子物理学的博士生,一般在入职财金机构前,是完全不懂这些产品,那麽是他们的上司CEO的错吗?可以是,可以不是。若果出产这些产品,有独立的质检部份检定,例如大厂有Quality director,或Assurance Director,虽然同一天空下发薪,但完全有对衡力撤回不合规格的产品,但财金机构就算有如此架设,仍不见发挥其Check & Balance的作用,那麽这个祸根,就要追溯去薪酬,是CEO的花红制度,令他更加要多开拓多卖高风险的产品,令自己更肥。
馀下的问题,就只能靠董事局来管治,但银行财务机构这些大恐龙,一般而言,是没有个别董事能全面,或大程度理解各部门的运作,更遑论其风险。但要当董事,又不一定要全面理解各部风险,一般通识,是由需要时找专门的顾问,去对衡风险,就顺藤摸瓜地全面或局部解决问题。事实在金融核爆后回顾,由产品开发的品管,CEO的全面知情力,以至董事局及其委员会,都没有架设对衡系统,又或者是得个形同虚设的废董事或废委员会,完全没有发挥效应。
超人亮起无能量灯
回头用一下香港的SARS沙士智慧,追溯一下问题源头在哪里?ASWJ的MARIO BARTIROMO访问过毕非特,问他是否可以对旗下的投资企业,其董事CEO间同窗之恋式官官相卫,你包庇我薪酬,我保你爵位(董事局报酬委员会成员)出手干预,他说接近无能为力。 而最近亦有媒体批评毕非特佔重要股份的Moody穆迪,核爆前乱评级他也不吭一声,这些事情的“源头”在哪里 ? 终于Corporate Library的头头Nell Minow女士,重申了毕非特的太史公级名言Collegiality Trumps independence。笔者的翻译为“同窗之恋侵害(董事局)的独立性”,这就是美式教育,由一大堆长春藤级毕业生,霸佔华尔街高层,大企董事CEO位置,再加顾问公司(为企业策略盖印者),一堆同窗之恋,进级成同窗杂交之后的恶果。 但Nell大姐最后一句, 连毕非特也“治理”(govern)不了的problem,就变相令毕非特也变成Problem的一部。
同窗之恋与金融核爆
评论
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