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由于流动性催生的行情,恐因为央行加大货币回笼的力度而终结
钮键军
“一季度净回笼现金473亿元,同比多回笼785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现金312亿元)。”今天央行发布的关于一季度货币政策的报告中如是说。
这对于从去年11月份开始反弹的A股市场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一次反弹行情的肇因是流动性催生的。
其实从2月份开始,央行已经对货币流动量进行了微调。截止2月末,央行净投放现金923亿元,同比少投放1411亿元。只不过当时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因此市场上感觉不是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央行会在春节前增加货币供应,而在节后减少货币供应量。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由于2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急剧缩小,由此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减少,而多年以来,外汇占款一直是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但上述这两种解释(季节因素说和外汇占款说)都不足以解释3月份货币投放减少的原因。特别是3月份中国的贸易情况好于外界预期。根据刚刚公布的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85多亿美元,而2月份的数据才勉强超过48亿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却在3月份集中回笼了近1400亿元的高能货币。这种做法或许显示了央行对于目前金融特别是信贷投放的担心。
因为3月份中国新增贷款放出了天量达到了1.8万亿元人民币,比此前公认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1月份还要多出0.2亿元。就在一周前,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各商业银行警惕信贷风险。这表明,主管部门对于激增的信贷投放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可否认,现在信贷投放速度确实令人担忧,也很难持续。特别是今年中国的信贷增量目标为5万亿元,而一季度刚刚结束就已经用去了超过9成的份额。这对于今后9个月主管部门的政策操作空间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当然由于新增贷款中有近1/3的票据融资,因此商业银行或许还有一些操作空间存在。
从长远角度来看,央行加大货币回笼力度或许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还没有真正转暖之前,为了保护中国的金融安全,避免今后形成大量的呆坏账,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是必须的。
但央行也应该注意到,中国目前的经济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宜将货币政策的缰绳拉得过紧。
应该注意到,央行此次回收货币流动性的发放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完成的,特别是发行了28天期的央行票据,这就为今后随时调整货币供应量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国的出口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很难有实质性的转暖,最多表现为降幅的收窄。央行还是应该保证货币供应量的平稳增长。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央行态度的微妙变化,绝非一件好事。加之季报将集中出现,以及IPO重启的压力,投资者近期内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