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司法考试放榜日。本以为没那么早知道的分数,在“考友”的通知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网查了分数,361分,很幸运,但也是汗水换来的及格分。半年前立下的目标,今天终于实现了,努力没有白费,付出得到了回报。想想复习准备考试的过程,感慨万千。
08年3月,踏入大四毕业倒数,身边许多同学都在积极地找工作,或者准备公务员考试,我当时却做了个不同于别人的决定,准备司法考试。这个简单的决定,冒的风险很大。司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考试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讲,是一片空白。虽然是学法学专业,可是大学生活还没有怎么想过考司法考试,更没有为了考司法考试而准备过任何东西。想的只是,作为一个学法学的人,不考司法考试能算得上是读法学的吗?既然要考司法考试而不作努力,那做这件事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决定了,那就决定了,那就应该为此而努力,但是看看当时自己的状况,即便复习了想考个300分都不可能。只能报个辅导班试试看。
刚开始,我也像其他考友一样,制定了自己复习计划,对半年司考复习作了规划,包括时间的安排、复习的重点,要看3遍以上复习资料,做超过3000道题、真题……等等,给自己展现了一幅很宏伟的蓝图。现在回过头看,有计划是必要的,但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远远没有达到计划中的计划中的要求,但作了很多必要的调整,最重要就是结合在培训班的上课,自己做好宏观上的规划,充分合理地把握好复习。
首先,在培训班上上课时用的讲义上,老师会把重点和难点归纳整理后直接提供给我们,简单精练且很好记忆。这些知识点单凭自己花时间整理,往往是投入大量精力时间,结果却摸不着边。老师的讲义都是简单明了,三十多页的讲义涵盖了司法考试一大部门法。这样我通过上课听讲,可以对难点进行笔记;回去复习时,可以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扩展。平时复习就是将讲义反复看了,将各大部门法85%的知识点弄懂弄通。这样,讲义上既有老师归纳的大框架,大部分考点,又有自己对各个考点的展开、剖析,做好记录总结,如此往复记忆,将知识点牢牢记入。
其次是:备战过程中通过参加培训班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指点和帮助。许多人感觉复习过程中经常有困惑的时候,而且孤军作战,势单力薄,很多问题一点即明,自己反而容易走入死胡同,这些问题都能在万国得到及时的帮助。尽管培训班只有每周六日上课,但在上课中也认识到了身边的几个考友,每个人各有长处,同时也有不足,每当平时想不透的问题,周末大家课后就可以互相讨论;或者,向跟班辅导老师请教。这样下来,节省很多时间,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再次,虽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计划,但是,明确了一点:有限的司考备战时间怎么来分配。一开始复习的时候,还以为司考里的几大块头都应平均出力,诉讼法最后来背就可以,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很难得分的其他部门法和知识点上。后来,听到淳于闻老师的讲座后,认识到:司考也要讲究战略,有限的时间应该用到性价比高的科目上,例如诉讼法和第一卷,分值大知识点多,但是容易得分,是大块头,要全力争取,其他科目只需争取当中容易得分的地方即可。复习的后期,有了这点认识后,复习变得踏实许多,心里急躁少了,信心多了几分。
最后是自己一点体会,就业的压力,社会的诱惑、压力也罢,好多问题都得解决,不过既然决定备战司考那就要用心专一,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把这几个月坚持下来。现在看来,计划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下定了过司考的决心,更要下苦工,专心一意。我们不能苛求当开始复习那一刻起就百分之一百投入,时间不够可以慢慢积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点才最重要,有了信心,努力去做,用心专一,就能静得下心来看进去书,把关系理清了,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知识点,否则投入大量精力,未必能如愿。抓好手中的“武器”,加上必胜的信心,通过司考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