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哲学视角下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
肖宁 高希宁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110034)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模式,而且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包含的内容中,企业之间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是使竞争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而具备市场吸引力,正是这个独特优势成为市场的亮点,不能被竞争者模仿或替代,其关键是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中的支撑作用。所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就不能不重视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本文主要着重从企业文化的起源、发展建设、内涵、理论基础以及企业文化的作用五个方面,对企业文化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深思。
关键字:企业文化 哲学 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企业素质
正文: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模式,而且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包含的内容中,企业之间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是使竞争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而具备市场吸引力,并且不能被行业竞争者所模仿或替代,其关键之处是独特的企业文化。所以各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就不能不重视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的概念是80年代美国学者对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而提出来的。这是有关引用企业文化最早的起源。从本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看世界局势变化,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全球两大主题。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到了70~80年代以后,经济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有时更是大有超过美国之势,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经济在“三无”(无自然资源、无国土资源、无市场资源)的情况下,产品却能占领国际市场,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强国。这大大的威胁了美国经济的全球霸权地位。对此,许多美国的专家与学者研究发现,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日本对企业文化的钟情,他们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我们儒家文化讲究的就是集体主义观念,重集体,轻个人的伦理观念,体现的是敬业、尊忠的价值观。这种文化被渗透到企业当中,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影响。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日本源于儒家文化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比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更具有优越超前性,并且文化这种“软约束”要比一些硬性的规章制度“硬约束”更有效果。日本经济崛起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文化支撑。日本企业拥有独特而且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由此,企业文化随即兴起、发展,并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对于企业文化现象,向前搜寻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条件、社会实践、经济发展过程等),这是企业文化问题上的唯物论观点;对于企业文化现象,向后探寻其对企业、社会产生的影响,这是企业文化问题上的辩证法观点。纵观世界发展范围,企业文化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企业本身的需要。
我国企业文化的兴起,一是受到世界范围内经济大潮、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二是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卓望科技CEO谢峰认为,卓望科技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从创立初期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卓望科技三年来走过的路来看,从当初成立时的一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三百多人,卓望科技建立了一支快速响应客户的技术支持队伍,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结构初具规模。在此中间他们时时刻刻可以体会到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业动力,以及对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使他们能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业界瞩目的成长。在谢峰看来,正是卓望人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对瞬间而逝的市场机遇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对内关注员工的需求以及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的努力,才造就了卓望科技今天的成就,而这些正是卓望科技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在狭义上讲,是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的一种升华,即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 ,简称为企业哲学。而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将企业文化看成一个复合系统,它既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一种“合金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又是一种价值观和信念。它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和行为方式的辩证统一,企业哲学又是企业文化中最深层、最核心的东西。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文竹在《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一文中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着这样的划分,他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和一个轴心。这三个层面是:表层——物质文化层(包括企业的技术设备、教育和文体设施、劳保福利和厂貌等),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依托;中介层——制度和行为文化层(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和领导班子状况等),是联系表层和深层的纽带,企业在一定的物质技术的基础上,必须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团队行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这种行为通过不断重复,凝聚升华,形成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企业精神;深层——观念文化层(包括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企业文化建设进入深层次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培育和树立自己的企业精神。
梁重言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哲学》中认为,企业哲学是指企业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人的自身发展为内在根据,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特定环境,是企业全体成员在观察和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问题时,形成的共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也可以这样认为,企业哲学是指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从管理的内在规律出发,通过对世界观、方法论的概括和凝练,所揭示的企业本质和辩证发展的观念体系。同时,张文奇、张占梅在《企业文化论》中提到,企业哲学作为管理哲学,“它研究的不是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方法,而是企业管理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回答的不是企业管理中某个具体问题和如何解决的问题,而是企业是什么,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基本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等重大问题”。
三、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企业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也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主要体现在:
(1)企业以人为本——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本质属性和活动规律,人区别于动物主要是人除了适应自然,还能通过自己的活动利用和改造自然,这样人成为自己一切社会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体。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原理,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即以人为本。
(2)价值论和企业价值观。价值是人们对企业行为、企业产品或服务、企业形象等所作的“有用”或“无用”、“好”或“坏”的评价。所谓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中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企业在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学说为指导,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价值,确立起良好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方向和产品信誉等。
(3)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实在的,存在自身的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也应把企业文化作为客观实际来研究。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生成孕育自己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和企业形象,这些都是客观实在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主观随意的,必须根据企业这一特殊的社会存在的本质、运行的规律去进行。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必要性。
四、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
企业文化是每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由企业领导提倡和努力培育、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循的企业群体意识和文化价值观。
首先,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的根本中心在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企业在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时,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要让企业的员工真正体会到主人的感觉;同时,又必须结合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民族的特点,来确立自己的发展奋斗目标。企业自身文化的建设首要问题就是具体发展目标。
其次,在众多的企业文化因素中,管理哲学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主要探讨的是企业的精神、价值观。企业是由人组建起来的,人在企业中要有主体性地位。这就是企业文化当中“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要重视人的作用,重视人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我们的企业要在具体管理活动中,本着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企业员工的原则,采取激励、奖惩、评建等方法,充分提高、挖掘员工的素质,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参与、主创的意识,最大化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企业精神是企业倡导、企业成员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理解的企业群体意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企业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每个企业的成员只有真正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主人,都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例如,美国波音公司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只有这样,企业员工才能与企业共发展、同呼吸,企业才能强大、拥有竞争力。
最后,优秀的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企业道德风尚和优秀的传统。企业的形象就是企业在职工、消费者中的形象。形象是要靠文化来塑造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塑造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增加企业的文化价值,提高企业的效益,所以同样是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企业文化的作用
首先,达到内化控制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内化控制作用就是通过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使企业员工按某种价值观念办事。如果违反这种价值观就会感到不安和内疚。社会学家认为,内化控制是控制行为,更正偏差、激励进取的最有效方式。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全体成员所拥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必然以“软约束”对其成员行为起控制作用。
其次,有助于加强信息交流,维护企业声誉。企业文化使企业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目标、共同关心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共同点”有助于企业成员获取共同关心的信息,并指导企业做出相应的协调。促进企业成员之间互助关系的融洽。在人际交往中,企业文化促使成员之间有共同的信息语言,有良好的沟通基础。同时,企业成员的正常社会活动,促进了企业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沟通,为企业的核心信息的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也是企业声誉维护的重要手段。
第三,增强凝聚力。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综合,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构成影响企业的社会心理环境,在企业成员中潜移默化的产生作用,使企业保持、增强内聚力。因为企业文化是对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深化下的产物。从而更加容易将个人组织起来,产生合力。例如,深圳自行车公司就是要使职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一个成员通过适应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使他们自己在既定的战略选择上与企业相一致并积极参与企业的生活。这正是一种“软管理”的具体形式,这也恰恰就是增强凝聚力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章万林关于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1996.
[2] 谢锦群谈企业文化的“软”管理效果[J].探索.1995.
[3] 文 竹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J].甘肃农业.2006.
[4] 李小琳“静水深流”企业文化哲学的思考[J].学习时报.2007.
[5] 高希宁、董万强、肖宁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J].大同大学学报,2006.
[6] 鲁开垠、汪大海等.核心竞争力[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7] 李玉明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8] 林跃勤培育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J].科学决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