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税务风险,要关注来自于第三方的信息披露


几天前,与国内某资深财税记者讨论一个话题:税务稽查的前期准备,已大量的采取从第三方获取相关信息。其实在网上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会发现有很多类似的报道,只不过是没有引起纳税人足够的重视,归纳如下:

    税务机关从法院的判决中获得信息,计征税款;

    有数名富豪因税务稽查而在财富排行榜中落马

    房地产企业监管部门的相关数据,已被税务机关用于计征税款;

    太原市政府下文件,要求全市17个部门与税务部门完成信息共享并配合工作;

    国税总局稽查局2009年度抽取的60户企业,是参考行业的排行榜等相关资料;

    企业国、地税的工资进成本、个税申报信息已与劳动保险的缴纳完成信息共享;

    税务机关投资近百亿元的金税三期工程及纳税评估体系的建立与使用,在这个平台上,海关、银行、电力、外汇、媒体、税务的信息被共享和互通。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具备李小龙式的税务功夫,是不能应付税务机关信息化的管理和稽查。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和声誉,在媒体上过分的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可能被录入税务局的数据库中,作为纳税评估的重要指标。过去的吹牛不上税,是因为企业的财务数字难以查找和监管,所以要核实出具体的数字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而现在你再吹牛,税务机关只需要一个鼠标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来核实情况,并补征相应的税款。鉴于人脑和电脑的差异性,纳税人应对自身的风险及税务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企业在对外公布相关信息时,要关注此信息对税务风险的影响。在信息化社会中,当这些信息被税务局打包进行整体分析后,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因此建议企业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税务策略进行妥善应对。

 

附:【税务策略】的选择

    【激进税务策略】:采取的是一种进攻姿态,他们积极利用一切减少税款和延期纳税的机会来增加收入和利润。 ——风险性大,并有可能有会因此受到税务罚款或惩罚。

    【保守税务策略】:相对来说,更加注重公司税务风险。——风险性较小,但有可能会因此而缴纳了税企之间还有争议的税款。

    激进+保守相结合的税务策略】:根据不同的纳税事项、纳税主体,选择不同的税务策略。——风险性可控,此策略被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转帖请注明出自 税务危机处理专家——郭伟税务工作室

 

 

 

相关博文链接:

   税务争议:纳税人要用谋略来解决

   税务风险:公司涉税岗位要有计划应对

  《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的具体运用

   税务风险:来自于已获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