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需尽快挂牌至500家!


  目前创业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

  一、市场给予过高的估值。

  过高估值既反映市场对此一新生事物的热切期望,也反映了市场对该事物的生涩和盲目。大家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想象空间不同,简单类比中石油也许是不恰当的,但创业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价值回归和市场价格平衡过程,即市梦率向市盈率转换的过程。

  过高的估值虽然给予创业家的创业以激赏,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但是,超高的估值反而是对创业者和创业精神的伤害,甚至成为逆激励。

    很明显,创业家已经通过IPO和上市一举完成一生的事业,可以放心地去打高尔夫了。依据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现实和科技创新能力,将脑黄金做成脑白金,还是再进一步做成黄金搭档,都不过是脑黄金概念的延续,很难再如脑黄金一样制造如此大的财富飞跃。由此,IPO和上市不仅难成为造就“微软”的推动力和台阶,反而因为边际效应递减,使上市本身变成企业和企业家的目标,落袋为安。

  二、企业过“老”和成熟。

  选择成熟企业的初衷当然好的,也是基于开个好头和树立创业板企业标杆的考虑。但是,基于企业过去的指标所设立的门槛,可能将一些直正需要借助资金翅膀而腾飞的新鲜创意挡在门外,使创业板的想象空间大打折扣。

    实际上,整体上看,目前中国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并不强,举凡日常生活所涉及用品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日企业手里。而中小企业,更缺少原创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但是,基于中国庞大消费市场需要的二手、三手创新,或者称为本土化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中小企业却独占优势,模仿能力很强,比如比照Yahoo做Sohoo,比照Icq做QQ,比照Amazon做Taobao。全球任何新技术我们立即能做成汉化版,甚至挤掉原创。

    基于这个现实,在几万家后备公司中,并没有哪一个单个企业特别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我们真正有优势的是人多势众,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是群众的力量。既然如此,为什么让一个企业上而不让另一个企业上?依据什么去选择一个企业上?过去业绩不错,但企业的过去能代表未来吗?

    设想再早一年,谁能想象腾讯的利润会超过宝钢?淘宝的营业额会超过无数大型商场?

    目前类似于精英选拔的企业板企业选拔模式,与大众化的中小企业现实是背道而驰的。

  三、审核权限和市场的高度集中。

  我们选择的局限性,在目前已经挂牌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所显现。我们实际上错过了那些具备伟大公司的素质或雏形的公司,如搜狐百度,如携程,如腾讯,如阿里巴巴。既然我们的眼界不可能预见未来,既然我们不可能熟悉每一个领域和市场趋势,那么,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上收审核权限,表明发审的伟光正,而是应该放开手脚,让市场去选择,去发现,去检验,去淘汰。

    但是,目前的做法仍是一开始就是建个全国性大市场,将这些企业集中凭我们有限的眼光和视野一个个去挑选,造成通道狭窄,使市盈率高企。

    所以,将市场估值过高归结于市场炒作,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感冒归结为别人打了喷嚏。从此方面出台相关规定限制炒作尤其是首日炒作,或者采取“存量发行”办法以抑制投机,虽然可以起一时之效,但并没解决根本问题。好比是自己感冒,让别人吃药,很显然既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其解决之道,应是一目了然的。必须尽快地放开手脚,让更多的企业挂牌,由市场去选择和淘汰。

    所以,应在明年底全国性市场挂牌企业应达到500家。

    但是,由目前的统一发审方式,很难做到这一点,萝卜快了不洗泥,而且会挂一漏万,集中矛盾。

    由此,应加快开通场外交易市场,或叫OTC市场,区域性市场。可考虑在目前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设立,一般中小企业可在本地市场挂牌,交易融资,待其成熟,按一定条件自然转板到全国性创业板市场。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大浪淘沙,自然选择。这是创业板的最好归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