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逊位,地产升堂!——新首富的产业隐喻及逻辑


   

  11月5日是个神奇的日子。

  当日,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出炉,比亚迪王传福以拥有396亿元财富成为新科首富。而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以62.8亿元排在第86位,勉强进入百富榜榜单。

  但是造化弄人。当日恒大地产在港上市,以该股4.7港元的收盘价计算,许家印及其妻身家高达479.49亿港元(约合422亿人民币),已远远超越王传福。

  这大概是福布斯富豪榜最尴尬的一次,当天发布便已“OUT”,很有些喜剧色彩。

  王传福不幸成了首富宝座上的匆匆过客,登顶之日也是逊位之时,其时间之短,让人感叹!

  尽管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还在,尽管巴菲特还在,尽管比亚迪的股价和创造的纸上财富还大红灯笼高高挂,但是一旦遭遇地产巨头,就像名声在外如雷贯耳的海尔集团,一遇上鲁能,立即显出皮袍下的小来。

  这当然不是王传福的错儿。如同之前的黄光裕(其实地产也占半壁江山)、陈天桥、张茵家族等非地产业首富一样,其呆在首富宝座上的时间和价值,不过是暖热宝座,随时随地准备给地产大亨让贤。

  其实,不论是黄光裕、陈天桥还是王传福,也搭上了时代发展和消费变迁的快车。家电普及造就黄光裕,互联游戏时代造就陈天桥,汽车进入家庭,造就王传福。按照这个造富的产业逻辑,能真正进入13亿人的衣、食、住、行、用的骨子里,且让人民无处可逃地产生依赖性的行业和企业,是首富及富翁的摇篮。

  地产之所以能在这几大行业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另外几个领域的不集中,不可集中。这是政治和社会安定问题。举个例子,仅盐的专卖就可撑起一国一时的税收大部,浙江明清时代的盐商也是富可敌国。而在短缺时期,糖、粮、棉都曾有过专供。如果医疗和教育不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由国家操控,亦同样如此。想想俞敏洪办个出国英语培训班即可致富可见一斑。而地产业由福利而推向市场,正好具备造富的两个要件——深入人民骨髓的依赖性和半垄断式的集中(土地供应,以及严打小产权和集资建房)。

    这使得房地产业造富的效率、速度比任何行业都大。

  从这两个特点也可知,其他行业的首富及富翁,吭哧吭哧半天,仍无法望地产业项背。

  所以,在其他行业富翁转瞬即逝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之时,地产仍会“富翁恒久远,代代永相传”。

  由此,有志成为富豪者,知道该做怎样的路径选择;不想或无法成为富人的,也从中可以知道自己住房问题的症结所在。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专家所谓房价升降和该升该降的争论其实仅仅触及皮毛。其本质仍是是否认同住房的福利半福利属性,以及打破集中问题,尤其是土地供应的集中问题。——当然这也牵涉到无法讨论的政治问题。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