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而今有圣人--圣人问题的思考


 

中国而今有圣人,圣人安出?
圣人四德,君有其几?
 
 
 
看推背图,思考中国圣人问题,可谓:近人无圣,时人无伟。
中国的发展已经走过推背图的前四十三卦,而逐渐到来的应验中国的卦相就是第四十四象了,在该卦相的谶文曰:
“日月丽天,群阴慑服,百灵来朝,双羽四足。”   
赞文曰:“而今中国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
而今中国有圣人---时代在呼唤中国的圣人再出,时代期盼圣人再出而能给这个民族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特别是给这个民族以心灵的一个归宿,这似乎是历史深沉的呼唤,也是这个中华民族巨龙演绎几千年的运行轨迹到这样一个阶段必然要产生的东西。此象预言,中国在这一时代会出现一位可以立一代宗言、成众人师表的人物。这个人物将像以往的配称圣人的人物一样,创立了一种宗教或意识形态或价值伦理体系,为人们所信奉和敬仰,他的思想将影响全国,改变一代民风,成为一种多数人所信奉的价值伦理。结合到中国的现实状况,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将会给当今的中国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意识革命,这场革命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堪与2000年前孔儒主导中国思想时相比,它将为中国带来一种新的道德伦理和思维习惯,新的一套价值观。这个人物将会被尊为圣人,与孔圣人的当年的地位相仿佛。
 
 
     实际上,中国依据当代往上推到现代、近代,几百年间可以算做“伟人”的人物可谓群星灿烂,如邓小平、毛泽东、陈独秀、鲁迅、蒋介石、孙中山、袁世凯、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林则徐、康熙、雍正、乾隆……可以称谓英雄、贤人的则多如牛毛而不可胜数恕不能一一列举……而可以称谓“圣人”的人至少可以用寥若晨星来形容而不过分:
距今最近的圣人就是明代的王阳明;
如果再往上推,也就是宋朝的朱熹可以算做圣人;
再往前推的圣人就是唐朝的杜甫了(隋唐几百年辉煌文明,可以成为圣人的似乎只有老杜一个,而李白不过一个诗仙,这个称号颇有一些浪荡味道,绝无中国人对于圣、祖的尊崇,之于唐朝出了一些草圣什么的则与我们这里说的圣人无法联系在一起,只能是题外话)。。。
而再前追溯,可能诸葛亮算一个完美人物,但是诸葛先生距离圣的境地似乎遥远,因为如果说诸葛亮是“谋圣”,那么其行业的老祖宗姜子牙已经提前霸占了“谋圣”的尊位,如果是诸葛亮是“兵圣”,那么孙武子又将置于何地也?汉代几百年间文化辉煌文明灿烂,也就只出一个医圣张仲景,而再无如孔孟一样的思想圣人出生。。。这也许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实行的儒家统治对于圣贤成长环境的制约吧,后代的圣人也多在儒家思想的圈子达转转,想成为圣人的几乎已经极大地被压缩到了很局限的空间里面……螺蛳壳里面做道场,自然很难了。
漫步整个中华文明,在公元前出的圣人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姜尚、孙武等外,公元后的圣人几乎很少。大约500年可以出一个圣人,似乎是孔夫子这么说的,而实际上也就是这个道理,圣人是难出的,不经历史乃至民族千呼万唤似乎不是那么轻易就走到我们历史进程中来。
 
 
那么,而今中国有圣人,这个圣人该怎么出?该从什么地方出?该从哪个领域出?该在什么时间出?该在一种什么样的场景下出?该以一种怎样的角色和身份出?圣人之出能帮助中国10多亿人及以后子孙树立怎样的生活观念和态度?树立怎样的生活秩序和模式?……凡此等等,不禁让人痴痴地想……
大凡现在普通中国人,其实是在内心不那么迷信鬼怪神的,即使在宗教色彩比较浓重的西藏、东藏,藏传佛教的信徒一样对于喇嘛、活佛等由人而升华的偶像表示崇拜,而对于真正的佛教最高的偶像释迦牟尼的感情似乎并不比对于现世的达赖或班禅亲近或崇拜,而殊不知,达赖、班禅等之所以有所存在的价值,不过是其继承了释迦牟尼的衣钵,而在人的心灵中占位的最终是释迦牟尼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并非是达赖或班禅个体的人。
而更大凡中国人,可以对身边的人去说三道四,无论身边的人多么伟大;却永远对于已经自己不着其边际的古代人表示更多的尊崇,无论这个人曾经有多少的如马克思所说的那些“局限性”。
于是不由得很多人都去得出一个结论:世间无圣人,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圣人亦是凡人,凡人亦是圣人。圣人也在说:人人可以为尧舜。当然,这是圣人谦虚的话,也是圣人在鼓励一般的小民也好、小贤也好、好人也好、坏人也好都去踪善旌贤的,但是你如果真的当真认为自己就可以是“尧舜”,那就荒唐到顶了。因为但凡圣人必然有超越人人的地方,哈,否则就不是圣人了。
 
 
中国的孔孟之道已经行了几千年,然而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孔孟圣人之道已经不能涵盖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生活,马主义毛主义我们也曾经当成圣人之道来对待,但是现实无情地撕碎了马主义毛主义封建主义的本质,那种建立在官权集中基础上之上分配制度已经使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顿挫,而面对两岸也好甚至更大的民族伟业我们所崇尚过的马主义毛主义已经失去了它的包容性基础而无法将这些更伟大的使命在体系内解释清楚……
如果说马克斯韦伯以其《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和亚当斯密以其《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而成为资本主义的圣人,那么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然诞生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圣人。
那么,这个圣人会再哪里出现那?因为要成为一个圣人,他必须有四个德行,这四个德行(或曰基本素养)就是:“爱、诚、几、神”
爱就是能有大爱而能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因为有爱,所以他可能恨这个民族的丑陋处;因为有大爱,他能原谅这个民族的丑陋处,他能超脱个人的爱恨情仇而将整个国家民族的爱恨情仇去放眼展望;因为有深爱,所以他能深入地去想为这个民族指明它的方向和道路,告诉大家哪里是大家的诺亚方舟或净土或曰理想国之所在…
而诚、神、几,则为圣人之素养,其解释就是:寂然不动,曰:诚;感而遂通,曰:神;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曰:几。有诚,故能精深,精深而得明;有神,故能相互感应,感应故能达到妙门;有几,故能知微,知微与宏之变,有几而能或幽或开
圣人不见得一定要穷尽人间真理,圣人只是能够启发人间每一个听到他说教的人去往一个正确的社会前进的方向。正如佛、道、禅之类可以称为上境界的经典思想体系,它们是尘间人难于窥见的人类精神高端文化,一般人无法不落得像庄子《列御寇》里警示的那样一种结局:“小人物的智慧,不过是礼尚往来,寒暄应酬,在这些浅薄的行为中耗费着精神。”而圣人之道哪?似乎永远不可知…
谨以王阳明心学四诀暂时结尾:“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聊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