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神论以外的那一部分


泛神论(pantheism)是一种奇妙的神秘主义,它一直作为西方哲学和宗教的潜流存在,每隔一段时日,都会浮现出一些重要人物,比如狄俄尼修斯(Dionysius),库萨的尼古拉(Nicholas of Cusa),埃克哈特(Eckhart),波美(Boehme),斯宾诺莎(Spinoza)等。这些泛神论者有将自然神秘化和人格化的趋向,与此同时,他们也将神自然化,普泛化,他们认为无处无地不是神的居所,而神既然是普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白,神,不但居于外在的世界,也居于内在的世界,不但居于万物,也居于人心。简言之,也就是宇宙和神是同一的身份,同一的位格。
这些思想不但在宗教和哲学界成为潜流,而且对很多诗人影响甚巨,像歌德(Goethe),惠特曼(Walt Whitman)等大诗人都有很浓郁的泛神论色彩。而且,泛神论应该还是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宏伟,也应该是最伟大的一次精神思潮——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掀起的直接乳母。
而东方,似乎就是泛神论的故乡,有很多西方的学者曾简单地将中国的老庄哲学,印度的《奥义书》(Upanisad)和《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归为泛神论思想。
其实,泛神论思想在这些伟大的东方哲学体系里面显现一点也不奇怪,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就等于泛神论。
的确,在《奥义书》里面,类似的思想很多,像《白骡氏奥义书》(Svetasvatara Upanisad)中就讲得很明确:
“他是太阳,他是月亮,他还是诸星;他是火,是水,还是风;他是梵,万物的创造者;他还是生主,万物的主人;
你是少男,你是处女;你便是那男子,你也是那妇人。你是拄拐而行的长者,你是面向四方的新生者。
你是青鸟,你是绿鶚;你是藏有闪电的云,你是季节,你还是海洋。你是无始者,你是无限者,所有的世界皆从你那里苏醒。” (4:2-4)
在《薄伽梵歌》的第十章里也说:
“我为众生之始,我为众生之中、之末,古塔给舍啊!我为众生心中之自我。
在阿提帖中我是毗湿奴,在光明中我是太阳,在风神中我是摩利支,在群星中我是月亮。
吠陀中我是娑柔吠陀,诸神中我是伐娑婆,知根中我是心,众生中我是知觉。” (10:20-22)
这些很明显是类似于泛神论的思路。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在这些哲学的背后,是否还有别的背景。
比如当我们细看《薄伽梵歌》时,我们就会发现,在克利希纳(Krishna)尊重阿周那(Arjuna)的请求,而将那些世间的深刻知识一一讲述一遍之后,他结尾道:
“好了,阿周那!对您说来,知道得那么多又有何用,我只需要用我的一部分,即可将那整个宇宙充盈。”(10:42)
请注意这个结尾,它是说:“我只需要用我的一部分……”“一部分”就是整个宇宙!那么还有非宇宙的那些部分呢?它似乎要远远超出于泛神论,那究竟是什么样的部位呢?
其实,这些问题在印度的古老典籍里都有过深入细致的思考和谨慎的答复。
在《薄伽梵歌》的第九章里有言曰:“那万有均涵于我内,我却不涵于万有之中……我的自我为万有之源,维持万有而不为万有所纳。”(9:4-5)
如果我们愿意,我们似乎还可以地追问道:那比宇宙更高的知识,究竟有多少呢?
《梨俱吠陀》(Rig veda)中说道:“万有为其四分之一,天宇之永生界为其四分之三。他携此四分之三飞升,四分之一则留以再现于世间。” (10:90)
也就是说,人类即便倾尽全力,也无法认识所有神秘的四分之一!看啊,浩大的无知在继续包围着我们!
泛神论的边界其实已经够庞大的了,可是它毕竟还拘于摩耶(Maya)所构成的时空和因果界内。而那最高的神秘却更为辽阔。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在《人生的亲证》(Sadhana)说:“他的四分之一存在于外在世界,其余部分以不朽的形式超世间而存在。”(第96页)
在商羯罗(Sankaracarya 788-820)为《卡塔奥义书》((Katha Upanisad)注释里也说到:“是的,它显现于这个宇宙,但是宇宙却无法穷尽它,它无条件地超然于宇宙,没有法则,没有规定,也没有禁忌可以捆绑它,它超越于因果,也超越于时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一,2:14)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做个大概的归纳:泛神论不是没有对神的觉知,也不是错误的觉知,他们所觉察到的都是正确无误的关于神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神,并不限于他们所感知的一切。也就是说,泛神论的边界不过是将神给弱化了,窄化了的边界,世界宇宙皆是神的展示,但除此而外,神还有更多的秘密要高于这些极限,而人类智慧所至的范围自然还要更小、更窄。
按吠陀圣人的意思是,这些世界,宇宙的所有可能的认知全部累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关于神的知识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小小的侧面,不过是其四分之一。而我们所需要建立的信仰就是,一定要从泛神论里面站起来,要比之更高。
那么,这些庞大的不可知是否与我们无关了呢?我们的求知之路是否就此束手而退回了呢?非也。其实,这些不可知的神秘事物在日以继夜地影响着我们,它不但不是与我们无关,反而是我们所有已知事物和宇宙的根,那是最久远的故乡,最漫长的旅程。而宗教,尤其是印度,或者说东方的圣者其探索的勇气极为惊人,他们明知道人类的所有现成的知识和知觉已经无法再前行一步了,边界已经完全清晰了,他们还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解决的秘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让自己成为神圣者本身!让宇宙的知觉,成为你的知觉,非但如此,让超宇宙的知觉也成为你的知觉,那就是阿特曼回归故乡以后发生的情形,天人合一达成以后发生的情形!
但是,这又是如何可能的呢?知觉和理性的边界都已经很清楚了,凭什么来照亮那未知的无边的黑暗?凭什么来深入神秘的内部?这就是东方的宗教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它的动力其实还不限于简单的求知,更是生命圆满的内在需求。于是,当所有的语言,理性,思维等工具都归之于无用之时,当所有的知觉止步的时候,印度人告诉你一个答案:瑜伽(Yoga)之道——通过瑜伽之道,将内在的神圣知觉发展出来。可是这种知觉绝不是唾手可得之物,它是全新的知觉,是后天的达成,没有艰苦的修行和强大的意志是不可能获得的。但不知为什么,这套修行方法在古典时代好像曾秘密流传于各个文明世界。除了印度以外,中国,埃及,波斯,希腊等地都有这类似的神秘修行者存在。
当然,那种知觉的获得和入去既然无法借助于语言,其出来自然也无法传之于语言。所以此类修行的正果一旦达成,沉默就发生了。真理发生的同时,沉默也发生了。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它未必是出于对真理的一种保密,开悟者不是个收藏家,所有与真理合一者其实都是分享者,那他们为什么要沉默呢?这实是出于那深刻的无力和无能。他们只告诉你方法,不会直接告诉你真理,因为所有能够说出来的,至多也不过是四分之一,那小小的四分之一,会将所有的真理给扭曲的。只有亲证,才是解决之道。瑜伽是一条路,瑜伽就是方法。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明白了,那么我们也就很好理解老子的态度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深知“多言数穷”,于是只好“不如守中”了! 所以他才会那么为难——“你们所要我说的,其实都是我无法说得出的”(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