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木然,1962年生,1985年本科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1997博士毕业,博士生导师。民主我所欲也,自由我所欲也,民主与自由可兼得也。
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搞的是专制。虽然没有实行典型的封建世袭制,实行的也是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接班人制。这种接班人制,不但没有给苏联带来长治久安,反而使社会主义走向衰亡。 苏联的接班人制的起点是列宁,终点是戈尔巴乔夫。
列宁选择斯大林作为接班人。当他看到斯大林性格缺陷时,一切都已经晚了。1922年12月中旬列宁,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1923年1月4日,列宁对12月24日的信作了具体的补充,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他说:“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 ,列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党内分裂。列宁的做法并没有成功,斯大林终就成了接班人制的第一人,他虽然嘴上说是列宁的学生,实际上却把列宁时期推行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党内监督、政治体制改革、反对官僚主义等一系列民主措施破坏殆尽。政治独裁、专政经济和文化专制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模式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并定型化。
什么样体制就有什么样的人。专制体制造就的就是接班人,斯大林既是这个体制的建立者,受益者,也被这个体制受害者,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斯大林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也是看走了眼,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生前,吹捧斯大林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一直受到斯大林的信任,培养为接班人,可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却大反斯大林,甚至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刺向斯大林的锋利匕首,其报告历数斯大林的种种罪行,进而彻底否定了斯大林。他的《秘密报告》指出:斯大林在反对所谓“人民的敌人”的斗争中,无辜杀害了“许多诚实的共产主义者”和“捍卫党的列宁主义方针、与托洛茨基和其他右派进行积极斗争的人们。”“凡是在某一点上不同意斯大林的人,或者只是被怀疑有敌对打算的人,或者仅是受到诬蔑的人,都可以加上这个罪名,对他横施镇压,破坏革命法制的一切准则”;斯大林“ 大搞个人独断专行,破坏了集体领导的列宁主义原则,最终走上了大规模镇压和恐怖的道路”;对希特勒发动侵略苏联的战争的准备不足。“斯大林的独一无二的权力给卫国战争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农业问题、民族政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随心所欲地行动”。
赫鲁晓夫还进行了政治改革,如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等。经济改革有: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撤销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权力下放,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但他的改革仍然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修补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取向着眼点是人而不是制度,并在实践中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结果引起了人民与统治阶层的共同不满和反对。
有意思的是,曾有人问当赫鲁晓夫下台后,谁会接替他的职务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勃列日涅夫!也可能政治太枯燥了,总得有点儿有趣的事情发生,它果然发生了!1964年10月2日,赫鲁晓夫结束了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会谈之后,飞往黑海之滨休假。就在这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当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等待他的就是在“退休申请书”上签字。他没有想到,在他进入“全盛时期”之际,自己也被别人清除!
勃列日涅夫执掌政权时间长达18年。在苏联历史中,除了斯大林执政27年外,执政时间最长的就属勃列日涅夫了。在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苏联不是正常地迈入八十年代的。而是像一个如勃列日涅夫般的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八十年代。当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但有赖于石油惊人的“大输血”般的出口,才勉强维持了2%的增长率。为了弥补国民收入的不足,苏联政府把酒类销售量提高了三倍,每年从酿酒工业中收取多达530亿卢布的税收,占苏联国民收入的12%,“这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利加乔夫:《警示》)。苏联的科学技术人员在世界列第一位,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严重脱节,“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慧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苏联虽然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并实现了机械化,但粮食连年歉收并且不得不花稀缺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http://i.ifeng.com/news.jsp?aid=1670997&channel=/3/100067/7964&ch=0&mid=6e8662b6d7f37c27&rt=1,勃列日涅夫时代:拒改革的盛世作者:雅科夫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09月09日 11:28)
勃列日涅夫死之后选择了契尔年科,执政不久去世,又选了安德罗波夫,执政不久又去世,两个人的身体都不好,年龄偏大,接班人老龄化终身制昭示着苏联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余下的时光就是回光返照了。最后才不得不选择年龄轻的本以可以继承他们遗志的戈尔巴乔夫,这次他们又看走了眼!
戈尔巴乔夫1999年,他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研讨会上报告说:“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对人民实行无法忍受的独裁统治的(苏式)共产主义。我的妻子在这方面坚定了我的信心,她有这种观点比我还早。我只有身居最高层地位,才能为此有最大的作为。因此,我妻子要我不懈地努力往上爬。当我亲自认识了西方,我的决定就成了不可更改的了。”他上台后在思想上推行“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上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搞市场经济、军队建设上搞非党化、非政治化等措施最终使苏联的社会主义走上了不归路。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历史总是有重复的时候,一则为喜,另一则为悲。如果历史总是悲喜的重复,那就不单纯是人本身问题,而是制度问题。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制度的反面,邓小平对制度问题的强调,很显然是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的接班人制问题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这个问题还有重新反思的必要。
体制具有惊人的内在运转逻辑,体制的惯性并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克服了的,得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选接班人——接班人反叛是运转逻辑的根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只要体制一致,相同的事情总会发生。邓小平就说过,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从苏联那里搬过来的,苏联在什么地方成功,中国就会在什么地方成功,苏联在什么地方失败,中国就会在什么地方失败。苏联搞共产主义,中国搞大跃进;苏联搞“大肃反”,中国搞反右和“文化大革命”;苏联搞个人崇拜,中国搞大救星;苏联搞接班人制,中国搞接班人制。苏联的接班人都否定前任的改革以获得政绩和新的合法性,中国的接班人制也有这个方面的特点,写进宪法中的接班人林彪最具典型性,也最具讽刺性。为了避免苏联接班人的宿命,解决的办法是逐渐淡化接班人制,直至最后取消接班人制。取消接班人制的唯一途径就是建设宪政民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