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08后趋势全景另类解读之四
文化是什么?这可能又是一个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至深但却无影无形,人们无不浸染其中却少有人对其深思的一个东西。文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常规的文化定义是这样说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目前为现代西方许多学者所接受的是克罗伯和科拉克洪的文化定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这里引用这个定义,主要是为正文作铺垫的。我们没必要去过于深究这么学究的陈述。简单地讲,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潜规则或显规则。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这篇文章,我们就是来探究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地影响中国的房地产业,虽然文化是软影响,但其却是如何有力并如何地影响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走势。
地产观察者许子枋认为,在中国,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中国的文化更多的体现着一种负面的因素,一是契约精神的缺位,二是理性精神的缺失,三是民族精神的缺损。因为这种“缺钙”,中国的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伴随的是年迈而骨质疏松的境况而不堪行走。因此,中国的文化目前是跛足的文化,也因此,中国的文化,在现代的重新挺立,是拄着拐杖的文化。
作为地产独立观察者,许子枋认为:在大的文化背景下,08后中国的房地产业进入反思周期,土地扩张让位于文化整合,房地产业反转存在文化层面的“第三推动力”。
核心提示一:“牛尾”PK“鸡头”,房企并购或成“第三推动力”
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宁做鸡头,不做牛尾。”这句话内涵了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中国文化中,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有一种深厚的东西积存在国人的意识深处,这就是称“王”与做“奴”的文化,要么是一种称“王”的亢奋,要么是一种做“奴”的卑哀。这种鲁迅先生悲悯而又深沉解剖的阿Q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面貌表现出来。无论是称“王”的亢奋与做“奴”的卑哀,核心就是平等精神的缺失!
而契约的本质就是平等文化,因为中国这种文化心态,导致了契约精神的缺位,因此在中国就存在了“甲方”与“乙方”这种具有特定意味的不平等合约双方;因为契约精神的缺位,就有了“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狭隘选择,也就导致了中国的企业(乃至中国人种的企业,如港台新加坡等),无法成就与世界500强比肩抗衡的百年老店。
在这里,我为什么不将房企并购列在上一篇的经济层面来探讨,是因为,我认为,在中国,企业并购更多地表现或体现为一个文化问题,企业并购是否成功取决于文化整合的成败(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读我的专著《企业兼并风险研究》)。
因为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它以土地这种一般具有保值增值性的稀缺资源作为载体,所以它所内涵的并购财务风险远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可控,因此,房地产业将是实施并购切入的最佳行业,目前的时点也将是实施并购切入的最佳时点。
08后,中国经济领域将掀起一轮资源整合的并购大潮,而大潮的启幕将由房地产业而起,并引导和示范文化的变革。因并购在中国或将造就巨型的房地产企业,从而影响中国房地产业的格局和房企的话语权重,同时也将推动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内在企业素质和外在开发水平的革命性进步。
另外,从国家的政策暗示来看,允许从银行借贷资金来支持并购的政策,无疑将对并购的资金杠杆提供了支点,因此,08后将必定成为产业升级和资源集聚的一个新时代。这或许是房地产业反转的第三推动力。
这方面的成功参照企业,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上海的绿地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资与内资的比拼中,外资因其更看重未来的战略资产,再加上文化准入的限制,外资具体涉入中国房地产业的内驱力不大。更有可能的是,它们或将利用股市严重低迷的契机,对上市公司采取敌意接管,这是对中国房地产业的毁坏,这是值得严重警惕的。
但不管怎样,在牛年,中小房企放弃“鸡头”,甘做“牛尾”将成为一种自觉或无奈的选择。
核心提示二:“求富”TO“仇富”,中国房地产业将继续成为最不受尊敬的行业
中国的宗教,在烧香拜佛的时候,是求菩萨保佑升官发财;而西方的宗教,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的罪过。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取向和分别。“求富”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一。
中国房地产业为什么成为了最不受尊敬的行业?除了房地产商的炫耀显摆,和漠视民生,更多的是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求富”与“仇富”的心理高度融合和严重背反。秦朝陈胜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回声绵延不绝,一直延续到今天,也还将延续到将来,这种呐喊,内含了“求富”与“仇富”的奇妙融合;这种呐喊,在大庭广众中叫喊是“义士”,在月黑风高中叫喊就是“强盗。”
中国的行业这么多,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业就成为了最不受尊敬的行业?除了文化上的这种因素外,还更重要的是,因为房地产业所造就巨富的土壤是腐败的,就象“矿老板”一样被国民鄙夷一样。
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和国民对阳光致富还是越来越认可了,但对房地产业的负评价将继续以一种 “非理性成见”存在下来,因为,房价是每个国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们的情绪需要宣泄。
因为这种非理性的文化心理之一,同时也因为契约精神的缺失,作为具有民生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地标性企业“万科”,却遭遇了“降价门”。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核心提示三:“麻将”VS“桥牌”,比房价更值得关注的东西是什么?
中国的麻将内涵了中国的深度文化,“吃上家,顶下家,防对家”这是其精粹。而西方的桥牌却是如何“搭桥”而实现共赢。
理性与个性的缺失是中国教育的原罪。就像邓小平先生讲的,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中国因为人口众多,经济薄弱,教育投入还有缺失,加上教育方式的偏颇,中国的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还是一件非常严峻的事。说句严格的话,中国的民智还不具备全面民主的基础。民主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历练,因此政治一统和经济一统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但同时,房地产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产业,虽然政府干预在所难免,但是中国太大,情况太复杂,各地域发展不平衡,加上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层面具有理性精神和战略眼光的经济型人才缺乏,从而使调控政策出台过频、干预过细,反而使这种干预更增加了楼市企稳的不确定性。因此,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的博弈将继续爱恨交织。
因为房地产领域没有深度涉及政治敏感的话题,舆论管制较开明,因此呈现出房地产界舆论纷扬的“百草齐长”的局面。为什么说是百草齐长,而不是百花齐放,是因为我认为:目前地产界的舆论还没有形成深度集群,最后归结为几个代表性的流派,还停留在低级粗糙的层面,还不能对执政政策起到全面影响和支持作用。因此,舆论开放与政策一统的博弈将继续爱恨交织。
如何将民意表达引向共赢的思考方向,应该体现为政府和舆论的主动行为!房地产业中,现象纷飞,热点频仍,08后,房价将仍是国民心中无法舍弃的牵挂。但房价之外,有什么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地产独立观察者许子枋认为,是树立一种市场经济中的民族精神!一种由反“麻将文化”趋“桥牌文化”的观念重建。
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什么企业倒闭潮,不是什么房价股市急剧缩水,而是韩国的家庭主妇们将自己的金器首饰无偿捐献给政府,是香港居民默默承受房价急剧缩水而成为“负翁”的重压,紧衣缩食信守还款承诺。而目睹网络上的民意,大多基于自利和狭隘的角度来看问题,并无限制宣泄自己的个人非理性情绪。房价降了,就组团找开发商的茬,在法律之外,或借法律的名义来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南京江宁区房地局长周久耕事件,蜕变成惩贪与泄私愤的奇妙组合,网络民主世界中的公器私用同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排遣的沉重。
这或许是一种小众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必定要成为高端关注!因为这关系到中国房地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许作为舆论的责任,更应该在热衷于低级趣味的口水新闻之外,来体现舆论本身被赋予的责任。
虽然,任重而道远,但08后的中国地产以房价的普降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将引发中国的房地产业走向融合市场经济原则和民族精神内核于一体的产业蜕变,这必定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大势!
(全文完,请参照阅读上文<政治权杖下的中国地产大势>和<经济魔杖下的中国地产大势>,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特别申明,本文版权归作者许子枋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按本博客申明。平面媒体转载须要与作者或其版权顾问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