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绝后的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了。我有幸受邀参加了8月8日的开幕式。躬逢其盛,与有荣焉。24日的闭幕式则是在家收看转播。虽然身历其境的临场感与电视转播的HD效果截然不同,各有利弊,澎湃激荡的心情却毫无二致。国际奥会主席罗格在闭幕致词中赞誉此届奥运的成功「真是无与伦比」("truly exceptional games")﹔国家广播公司(NBC)著名体育主播Bob Costas在总结这美国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转播节目时说:“北京奥运会运不仅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回忆,中国也给全世界上了一课「震撼教育」("intimidating lesson")。”
世界一流的建筑、惊天动地的开闭幕式、完美无瑕的所有赛事、中国军团的卓越表现、人民的热情风度,历史文物的优美丰富,都给全球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正面印象。我的每个外国朋友一谈到北京奥运会,无不竖起大拇指,叫声:「WOW」(真棒)!对中国,他们服气;对中国人,他们敬佩。这真是再多钱都买不到、再多时间都换不到的国际公关大满贯全垒打。
的确,不论在象征或实质意义上,北京奥运会都代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套句互联网的术语,「中国2.0」,正式诞生了。但在一切激情过后,我们应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将奥运的圣火和这股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它永续不断的燃烧和茁壮。我的业余嗜好是体育,看到中国选手这次高超的表现,自然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但我的专业本行是高科技创业与投资、日出日落做的是公司经营与企业管理,所以更希望看到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中国企业2.0」。不久的将来,也能在全球产业的奥运竞赛中,达到像这次北京奥运会一样的辉煌成就。
1979年,改革开放在中国正式启动,中国经济从此突飞猛进。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于1984年才第一次回到国际奥运,但长期的培训与准备工作,远在遭到杯葛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前,早已全力推展。这两件大事,恰好都度过了三十年左右的半个甲子。如今,中国运动员已称霸世界体坛,但中国企业要领先全球风骚,则还有颇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不禁要问,塑造杰出的企业和培养优秀的运动选手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中、美两国这次北京奥运会难分轩轾的亮丽成绩单做些有趣的比较与分析。按照奥委会的官方规则,所有奥运38种竞赛共302个项目,不论获胜的是团体或个人,每个项目的比重均一视同仁,在奖牌统计上,一律以1点计算。按此原则,中国以《51:36》的悬殊比数拔得了冲金的头筹;美国则以《110:100》,即百分之十的微小差距,考上了奖牌总数状元。彼此互为赢家,双方皆大欢喜。不过最重要的是,此数据明确显示,中国于北京奥运会一飞冲天,成为全球体育大国,已无庸置疑。
但是我们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如果我们用非官方的统计方法,把整个奥运所颁发的每一枚奖牌统统加在一起计算(即以各团体赛队员人数计点:棒、垒球各25点;足球18点;篮、排球各12点;游泳、田径接力各4点;依此类推),美、中奖牌总数的差距马上扩大成《315:186》,即美国享受到近百分之七十的巨大领先优势。怎么回事?如何解读?有人说这只是老美为了自我安慰所发明的数字游戏,是种阿Q数学。我却不以为然。
我认为这个统计数字是有特殊意义与价值的 — 它清楚地告诉我们美国团队运动的实力仍凌驾在中国之上许多。老实说,世界各国以奥运成绩为指标发展体育,大家各凭本事、各攻所长,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必要无畏的去硬闯自己不擅长的项目。何况老美人高马大、爆发力强,多项如篮球、棒球等团队球类运动,也都早已职业化、商业化。两国水平差距如此之大,追赶起来必然特别辛苦。但不可否认的,上述统计数字显示的是美国在大多数团队运动上,基础雄厚。原因在哪?
以我的观察,美国团队运动的普及,基本上是其开放式教育的副产品,也反应出美国民众自动自发的民主立国精神。孩子们不分男女,从小就在家庭、学校、社区等草根性组织的鼓励与培养下,一年四季积极地参与课外团队体育活动 — 青少棒、篮、排、足球、美式橄榄球、冰上曲棍球等,应有尽有。本届北京奥运会冠军美国女足队历年来在国际间的优异表现,就是对成千上万「足球妈妈」们的最高敬意与回报,因为她们牺牲自我的时间,无论周日周末,风雨无阻、不辞辛劳地带着小女孩四处赶场比赛,往往十数年如一日。没有这些志愿参与的足球妈妈,美国女足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水平。女足如此,其他更热门的球类就更不在话下。
如果你问球场边的「足球妈妈」或「棒球爸爸」他们为何如此献身于孩子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你得到的答案绝对不会是希望获得光宗耀祖的奥运金牌或进入灿烂多金的职业生涯,而会是要训练孩子身强体健、服从纪律、分工合作、团队精神、领导才能、胜不骄败不馁等做人做事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换言之,美国父母着着实实把课外团队体育活动当作培养孩子运动精神与社会知觉(EQ)的生活实验室,是孩子们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欧洲英、法、德、意等国家,家长则流行于课外送孩子们参加街坊社区的小型体育俱乐部。经由这类草根型组织的成长与训练,也与美式的课外运动有异曲同工之效。
体育既是娱乐,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发展全民运动,健身强国的关键。蔡元培先生一百年前便主张德、智、体、群,四育并进,就是这个道理。我很赞成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培育重点精英、武林高手。多年来的努力,在这次北京奥运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就有目共睹!这套精英主义的战略与方法,已成为世界各国师法的对象,包括不少早已是体坛列强的美、德等国。但若只是一味追求四年一度的单项金牌而忽略了团队运动的提倡与普及,那奥林匹克的真正精神也就大打折扣。这点,或许美国足球妈妈的奉献精神及其背后代表的伦理教育,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显然地,团队竞赛要比个人项目更贴近于真正的企业竞争。要取得团队的成功,除了每个队员(员工)的个人能力要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团队组合起来的整体战斗力要旺盛才有用。有别于单兵作战,一个团队需要所有队员分工合作(协同工作)才能同心协力;需要赛场内外来自于队长(组长)与教练(经理)的领导统驭(管理)才能将士用命;更需要灵活的兵书与章法(战略与战术)才能克敌机先。可以说,团队运动几乎是企业经营的缩影。所以我认为美国企业的称霸全球,与其大部分就业人口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团队体育活动的磨练与洗礼大有关系。
个人竞技与团队比赛间的差异,用两个篮球的实例来分析,便可一针见血。
第一是「孤木难撑大厦」。姚明当家的中国男篮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不过美国NBA职篮的故事更多。话说大名鼎鼎的小飞侠科比,身怀绝技,有出神入化的功夫,每场球赛独得30分以上乃家常便饭;还曾于2006年对多伦多的一役独吞81分,创下NBA史上单场得分第二高纪录。但在2008年洛杉矶湖人队终于把全队实力提升起来之前,经常发生科比一人独得五、六十分,而湖人队却仍输球的情形。有一年,科比勇夺该季全NBA总得分王头衔,但湖人队却连季后赛也没上榜。总之,武林高手本人再神勇,也无法保证他的武馆就所向无敌,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例是「骄兵必败,哀兵常胜」。傲视全球的美国梦幻篮球队近年来在国际比赛中屡屡吃憋的惨痛教训就是最宝贵的殷鉴。科比并未参加美国的梦幻六或梦幻七队。即便如此,这两队每名球员的来头其实也都颇不简单。他们个个身手矫健,武功之犀利,和科比相比,毫不逊色。问题出在,两队分别犯了另外好几个兵家大忌:轻敌、争功、无纪律、没章法。一群骄兵,不尽有如乌合之众,打起来简直像一盘散沙,难怪敌不过希腊或阿根廷,更无缘奥运金牌。结果所谓梦幻组合,不过虚有其名而已,最后只能变成恶梦与幻影罢了!
2005年梦幻七队在世界杯锦标赛再度刹羽而归,全美举国震惊,媒体尤视之为国耻。美国国际男篮随之陷入严冬期。梦幻八队也在此时成立,展开其浴火重生的艰苦历程。刚刚走马上任的新官K教头当时告诉大家:「君子报仇,三年不晚」。他亲自从NBA各大武馆精挑细选出来包括科比在内的12名大内高手,每人不单早已是武林一方霸主、也仅是亿万富豪。K教头诉求于他们的不是物质或金钱的投资回报,而是精忠报国的责任心与荣誉感。他要求大家牺牲奉献,必须签下3年契约,承诺每年在NBA漫长季节结束后的炎热夏天里,放弃休假,全程参与严格集训。他注重的不是个人技术的补强,而是团队默契的培养,以凝聚出「兄弟同心,其力断金」的意志决心。外人称他们为梦幻八队;队员们给自己取的名字却是「雪耻队」(redeem team),全然以哀兵心态,借此激发全队同仇敌忾的战斗力。
三年的生聚教训、卧薪尝胆,梦八果然不负众望,在本届奥运每场球赛以平均30分以上的巨大差距,过关斩将,顺利夺金;一举达成雪耻报仇、勾践复国的目标。最感人的时刻是,颁奖典礼后12位球员一一将其金牌挂到K教头的脖子上,对这位引导大家修成正果的卓越领袖,表达诚挚的感激与最高的敬意。
毫无疑问地,上述实例都是企业管理很好的借镜。平心而论,哪个企业不想发掘到或培养出科比这样的上驷之选,且多多益善?但企业在全球竞争仰仗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高效能的团体协同工作。您的团队,是2006亦或2008的湖人队?再者,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居十之八九,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像梦幻七队那样表面上看起来很成功的公司陷入困境时,有没有脱胎换骨成梦幻八队的执行能力?您的企业,今天是梦幻七还是梦幻八队?三、五年以后呢?
中国的13亿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北京奥运会运催生了「中国2.0」;证明了中国的办事能力、运动实力、人民可爱,都属世界一流。从博大精深的文化,到日常的人生哲学,中国还有太多无价的资产可以分享给全世界。反过来说,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学习别人的地方,就如前面提过足球妈妈的志愿义工精神、培养协同合作精神的课外团队体育活动等等,相当丰富。
中国有超过五千万家企业,总劳动力不下四亿员工。「中国2.0」的下一波挑战,是如何将这麽庞大的人力资源升级为创意、发明、知识产权等脑力挂帅的高价值生产力,以实现真正高水平的「和谐社会」。我们明白,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现阶段的中国公司和品牌要登上世界一流,在企业管理、人力优化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但我们更相信,凭着大家的智慧和努力,「中国企业2.0」必能在国际产业奥运的领奖台上挂金套银。「宏图中国、大展世界」愿景的实现,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谨与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