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浩:让文化走进廉政
当前,很多地方正在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为建立“三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与那些为了减少腐败机会而推出预防性措施不同,廉政文化建设针对的是腐败行为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即腐败意识,旨在通过营造廉洁奉公的社会氛围,达到抑制公职人员的腐败意识、提高群众与腐败行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我国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相当明显的资源优势。中国具有悠久的廉政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一批清官好官,有关其事迹的文化作品也十分丰富,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更是英才辈出,其感人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有效地整合古今的廉政文化资源,使之能够成为廉政文化的种子,尽快生根发芽,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廉洁从政意识;二是强化社会大众的廉洁教育,形成社会的诚信、问责等意识。我们在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即积极推广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廉政意识和行为,使其首先发展成为本行业和系统的主导性意识,然后再扩大到其他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并最终在整个公共部门稳步树立起廉政意识。
与传统的党风廉政教育相比较而言,廉政文化建设更加系统、更为普及,也更加科学。一是外延更加宽泛。党风廉政教育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可谓是执政队伍的内部教育,而廉政文化建设则将其外延扩大到全社会,更加符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更能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性。二是内涵更加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经过实践检验,只要能积淀成一种健康文化、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都可“兼容并包”,如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等。三是形式更加开放。廉政文化建设能为党风廉政教育提供“异彩纷呈”的载体和“百花齐放”的平台。
从目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看,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看到一些报道,现在有些小学甚至幼儿园的班长也接受贿赂,如果这种意识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阶段不断加强的话,这些孩子一旦长大成人,有的成为公职人员,有的成为企业家、商人,他们的腐败意识会直接转化为以权谋私。所以,腐败意识的泛化、低龄化的趋势是非常危险的,我认为廉洁教育应该从低龄人群抓起。另外,社会廉洁教育应该终身进行,就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意识地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这样经过几十年的教育,争取使更多的人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守法负责的公民。
二是要避免出现“干部生病,群众吃药”现象。从目前各地开展的廉政文化活动来看,参与主体往往是群众。这可能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身并不掌握公共权力的人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而其在外围所做的种种努力,却很难对掌握公权的公职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并推动其思想和行为向廉政文化建设所设想的方向转化。很有可能出现外围的廉政文化建设轰轰烈烈,但是干部们却无动于衷、行为照旧,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的功效难以发挥出来。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格局为“五进”,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看,在这“五进”之上必须补上关键的“一进”——进“机关大院”,否则廉政文化建设就会出现外动内不动、下动上不动的不良局面。
当前,很多地方正在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为建立“三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与那些为了减少腐败机会而推出预防性措施不同,廉政文化建设针对的是腐败行为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即腐败意识,旨在通过营造廉洁奉公的社会氛围,达到抑制公职人员的腐败意识、提高群众与腐败行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我国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相当明显的资源优势。中国具有悠久的廉政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一批清官好官,有关其事迹的文化作品也十分丰富,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更是英才辈出,其感人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有效地整合古今的廉政文化资源,使之能够成为廉政文化的种子,尽快生根发芽,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廉洁从政意识;二是强化社会大众的廉洁教育,形成社会的诚信、问责等意识。我们在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即积极推广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廉政意识和行为,使其首先发展成为本行业和系统的主导性意识,然后再扩大到其他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并最终在整个公共部门稳步树立起廉政意识。
与传统的党风廉政教育相比较而言,廉政文化建设更加系统、更为普及,也更加科学。一是外延更加宽泛。党风廉政教育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可谓是执政队伍的内部教育,而廉政文化建设则将其外延扩大到全社会,更加符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更能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性。二是内涵更加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经过实践检验,只要能积淀成一种健康文化、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都可“兼容并包”,如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等。三是形式更加开放。廉政文化建设能为党风廉政教育提供“异彩纷呈”的载体和“百花齐放”的平台。
从目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看,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看到一些报道,现在有些小学甚至幼儿园的班长也接受贿赂,如果这种意识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阶段不断加强的话,这些孩子一旦长大成人,有的成为公职人员,有的成为企业家、商人,他们的腐败意识会直接转化为以权谋私。所以,腐败意识的泛化、低龄化的趋势是非常危险的,我认为廉洁教育应该从低龄人群抓起。另外,社会廉洁教育应该终身进行,就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意识地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这样经过几十年的教育,争取使更多的人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守法负责的公民。
二是要避免出现“干部生病,群众吃药”现象。从目前各地开展的廉政文化活动来看,参与主体往往是群众。这可能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身并不掌握公共权力的人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而其在外围所做的种种努力,却很难对掌握公权的公职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并推动其思想和行为向廉政文化建设所设想的方向转化。很有可能出现外围的廉政文化建设轰轰烈烈,但是干部们却无动于衷、行为照旧,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的功效难以发挥出来。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格局为“五进”,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看,在这“五进”之上必须补上关键的“一进”——进“机关大院”,否则廉政文化建设就会出现外动内不动、下动上不动的不良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