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主体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生命规律、社会规律及规范,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资源和条件,实现自我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的过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不仅需要主体自觉的努力与追求,也需社会提供的条件。也就是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主体与社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内圣”之道》一文中,我们主要从主体自身的努力来阐述主体应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实现自己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教育》一文中,我们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教育部门应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为每一位受教育的主体建立起“个性心理档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机构,辅助家长对孩子实施个性化教育。个性心理档案不仅对未成年阶段的教育肯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主体一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主体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生命规律的基础之上。客观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是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对这一规律的认识需要借助于现代心理学成就,运用心理学方法对人的自然属性及心理循特征与规律进行测评。让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体准确把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体首先要成为心理学家或心理学工作者,这无论在教育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上都是很困难的,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是高昴的。而如果能过建立起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或要各类学校建立起专职的的心理学研究机构,配置专职心理学工作者,为社会中的每一位主体提供心理资询和服务,为在校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学服务与指导,为每一位主体建立起“个性心理档案”。这样,有了个性心理档案和个性心理指导与服务,社会中每一位主体可以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成长发育的过程、趋势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二、“个性心理档案”对主体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为学生建立起的“个性心理档案”,一方面可以配合家庭与主体针对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展开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主体走向社会时,通过“个性心理档案”,主体可实现对自己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认识,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符合自己个性心理特征的职业,确立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个性心理档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将人的素质与能力做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使人尽其才,使人的素质与能力在其所在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出来。但是,目前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一种人事管理,缺乏对员工个素质与能力进行科学分析、考察的手段,而仅依赖于领导者对下属员工作评价与印象。做为人力资源的主管部门,更多的只是服从领导,按领导的意志和意图用人。在人力资源的选用与培训上,主要根据员工所在的岗位、专业,而很少考虑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是否相称。如果我们社会成功的将“个性心理档案”建立起来,则每一个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可以很容易的掌握单位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更加有效的根据其专业和个性心理特征安排工作岗位,优化员工培训规划。这不仅对用人单位具有积的意义,而且对员工本人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如果我们运用儒学的方法来解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内圣个王”的模式。“内圣”是建立起新的内圣之学,就如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内圣”之道》一文所阐述的那样,引导主体加强修养,谋求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外王”就是要建立起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体制,用体制的规范引导功能为主体创造有利于主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引导主体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以建立起“个性心理档案”为突破口,将带动我国教学模式、教育体制、劳动就业体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并进而影响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构建起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体制与社会环境。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实现社会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但是通过社会体制的变革和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使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当社会中80%~90%的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宣布,我们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中绝大部分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则意味着我们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其工作生涯中,他的本质力量获得了最大的释放,他的人生价值获得了最大的实现,他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我们的社会将获得最快的发展速度。
2008年7月28日于福建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