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和创意从哪里来?(连载三)


灵感和创意从哪里来?(连载三)

北京   温承宇  13161100901  

循环中终点就是起点

人生一世,苦乐年华,无非身心欲望的不满足与满足。所谓灵感创意,更多源于内心,而心情之生与身体是有密切关系的。林黛玉羸弱多病,自然长吁短叹、情感细腻、花谢花飞;薛宝钗健康丰盈,自然莺歌燕舞、飘逸逐蝶、活力四射......

说到具体一些,灵感的来源应是由心智内因和身体外因双重折射。五行之中,有相生相克之论,其实归于逻辑来说,就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应验。我们所深知的物质与精神一直是相辅相成,相互牵制,互成因果,循环不止的。

灵感和创意无非就是客观存在的循环中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必须是在客观存在的前提下的挖掘,不由得想起“横看成岭侧成峰”,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来,其实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湖水。

提到创意,不由想到近期广告表现上一些低俗的抄袭和模仿,一种没有技术含量及内涵的照葫芦画瓢只会是有形而无神。如流行甚久的“一元一瓶”策略,一些企业在看到走在前面的企业成功之后,一味去模仿,而不结合自身的优势,或者不是分析更多本质上的差异,采用同样的策略和表现形式去面对市场,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天壤之别,无法做到神形兼备,企业一样的表象却区隔于生死之间。

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营销中我们所谓的细分、精准、深挖等,无非都是要寻求差异化,而差异化的本身,是自身的内因来决定差异的角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但燕雀也当各有生存之道,因为鸿鹄鲲鹏等毕竟为数不多。

赫伯特·西蒙提出人是一种能够解决问题、使用技能的社会动物,人类在摆脱了饥饿之后,有两种体验极为重要(其实也就是道出了人在理性思考上的两个诉求),一种是需求是运用技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而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一种是与少数其它人建立起有意义的真诚的关系——爱和被爱,分享体验,互相尊重,同舟共济。咋一看来这与灵感和创意没有太大关系,实质上这是很关键的,喜怒哀乐中,灵感才会迸发出来,灵感和创意的动力一定是一种表达的欲望。

在消费者研究中,金字塔的结构其实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的呈现,在营销中,我们要有始有终,好比一个简单的广告,不要成为泼出去的一盘水,而应该是抛出去的一个绣球。

平凡中见智慧

QQ闪烁之间,看到“农夫、山泉、有点田。”这是一个朋友QQ上的注脚,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意,而且是一种巧合,大家大多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是农夫山泉的广告语。但是在这个注脚上出现,我们不由想到了“农夫、山泉、有点田”甚或是一种陶渊明似的期待。想到更高,会思索人生作为,老庄隐世与鸿儒的出世;想到实际一点,是不是这位好友现在对于生活工作的压力,或者对于目前生存状态的不满,而对于清闲、简单、干净生活的向往;甚或她目前在给“农夫山泉”做个人传播推广。

......

仅有创意是不够的

马文·鲍尔(麦肯锡创始人)强调:仅仅有创意是不够的,创意不能持久,必须把创意落实到行动。不由想起曾经从事电视购物行业的经验,我们一直在寻求“新、奇、特”的产品,其实产品的开发就是一种创意,因为新奇特本身就是相对的,因此创意必需是延续的,不断翻新并且立马如何落地、生根、发芽。因此光有灵感和创意是永远不够的,往往很多灵光一闪也就只是灵光一闪罢了。

历史只有一个时空,若群雄争霸之始谋士们都得信于君侯,发展的局势或许就不是最后的三足鼎立,应该是有N种可能。正好比我们把何进不入宫、曹操建议群雄追董卓、张昭降曹魏、周瑜杀刘备等一些计策和建议比做灵感,若一一得以落地实施,三足鼎立恐怕也就没有了。这一点正好说明了仅有创意是不够的,而且灵感的出现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城的第一步。但是始终还是要坚持用你透视本质的眼睛寻找创意,用你穿透表象的思维连接灵感。

创意和灵感在实践中呈现价值

有朋友谈起信仰,其中有朋友问我如何理解“佛”,我套用了一句佛语: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明了一点怎么解释呢,我所理解的“佛”是一种智慧灵感,或者说更进一步的科学认知。让人明白一些道理,揭开一些谜团。佛不是背地里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背后去烧高香,也不是居心叵测、为富不仁而素餐斋食、念念有词。佛终究归于一种态度:向上,向善。

正如先知所诠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清净的佛性,都有佛一样无量的智慧。修行就是要把它们启发出来。启发佛性的手段就是尽可能的缩小自己,放大胸襟,包容一切,尊重万物。不以自己为中心主宰,就是般若智慧,反之就是作茧自缚。

修佛就是修心。心结需心解。有很多事情,不经过,是不会明白的,所以重修行,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经常听到“六根未尽”,其实就是身心都有众多的欲求没有放下,不能达到内心坦荡荡的自由。

如若没有信仰,只知我们“身处何地”而无法知道我们“去往何处”,这是非常悲哀的现实。安身立命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灵感和创意的,因为他们会周而复始的重复一些机械的流程。灵感和创意的呈露,更多是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并且用自己的表达去昭示出来。

好比我们做企业或者创业,有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逆风航行,只要我们勇往直前,绝不随波逐流,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诚然,灵感必须去实践,好的创意和灵感也需要让更多人受益才能彰显其价值。樵夫六祖慧能能把佛的要义用最精简直白的语言去诠释,因此本土化的禅宗得以让更多人知晓并受益,而不因生硬和晦涩拒人千里之外。还有一点,我们需要不断去思索探求,要不断去提出问题,菩提老祖是最能激发佛祖灵感的人,这其中很重要的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可见,提问是灵感和创意的线索。我们在从事行销或者广告的创意中,会列出很多关联的关键词,会有很多零星的亮点,只有去不断组合、拼凑,并且提出彼此之间的疑问,才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而那上好的答案,正是新的创意和灵感。(未完待续)【温承宇  13161100901  [email protected]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