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宏观、中观、微观“三管齐下”


  这轮由资源价格引起的通货膨胀,如何应对?

  追根溯源,从经济学的供需失衡,谈到资源有限性与发展需求的无限性,甚至谈到垄断体制的固有缺陷,似乎都是难以一下子解决的或棘手或头疼的问题。

  的确,国内,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政府垄断企业,煤炭的行业串谋与自发协同的市场垄断企业群(啊啊请原谅我的创新,你可以设问:哪有“市场垄断企业群”?),原料的跟风协同垄断企业群,国际上石油托拉斯垄断组织,铁矿石市场垄断企业群,诸如此类,政府的强权制度和市场的强力制度造就的上游垄断,使得供应端的价格扶摇直上。

  这些棘手头疼又一下子挥之不去的良瘤毒瘤,暂且搁置一边。我们还是现实一点,讨论一下应急的办法。我不想讨论什么流动性的问题,我想讨论的是伴随基本的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而关联的通胀减压问题。这也是应对通胀的作为。

  应对通胀——宏观: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社会保障;微观:节能、节地、节材、节资、节劳,技术进步;中观:有保有压,“压”不可“迫”。

  从宏观层面,主要是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社会保障。

  总量上减税,但更重要的是结构上优化。将减税好处倾向于那些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为增加就业和技术进步,从而为扩大内需、出口做出贡献。

  对于低收入人群,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其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救济等起码福利。

  从微观层面,主要是企业,大力倡导和激励“五节”,节能、节地、节材、节资、节劳。也许,“节劳”与宏观上要求的“增加就业”有冲突,但这里的节劳是企业劳动力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借助此“节”及其它“四节”共同降低要素成本以应对“五涨”(能源涨价、地价涨、原材料涨价、资金成本涨、劳动力价格涨)的必然措施。

  企业的技术进步也是当务之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障上已述及的“五节”,二是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有利于在国际市场谋求一席之地。

  从中观层面上,应该避免一刀切的土地、金融、产业等压制、抑制、限制政策,而应该根据上面所阐述的重点导向,应保尽保。对那些非重点的调控,也要注意时机和时效,切忌踩急刹。防止急迫的动作造成累积效应突变和集合的系统风险,加剧通胀与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