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的北匈奴改变了欧洲》


“杂述与游感”之十三:《西迁的北匈奴改变了欧洲》

 

在世界近代史以前,东亚民族改变亚欧洲际历史的只有两次,发源地都出在蒙古高原,第一次是北匈奴的西迁,第二次是蒙古人建立了庞大而短暂的蒙古帝国。

公元91年,东汉军队击败北匈奴后,北单于带一部分人西迁,所余人员,一部分被东汉军队消灭,一部分人由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并逐步占有匈奴故地而加入鲜卑族,留在漠北的少数人最后被柔然人吞并。

西迁的北匈奴到底有多少人,历史无从考证。西迁的北匈奴第一站是到乌孙(今新疆伊犁地区),呆了一个阶段后,再次西迁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其后二百年即公元170-370年间,北匈奴的情况历史记载几乎是空白,原因是由于阿兰聊人与哥特人的阻隔,罗马帝国历史学家无法知道北匈奴的情况,而中国地区正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混乱时期,无遐顾及。

北匈奴的再次复出在公元374年(中国东晋时期)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聊国(今俄罗斯南部)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同时也揭开了进入欧洲的序幕。

部分阿兰聊人西逃到东哥特人领土,东哥特人在顿河以西至德聂斯特河之间居住(今乌克兰),北匈奴尾随进入,并打败东哥特人,进入在德聂斯特河以西居住的西哥特人领地(今罗马尼亚)。北匈奴又一次打败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只得越过多瑙河西逃到罗马帝国的巴尔干地区、希腊,西哥特人还因罗马帝国的歧视而发生了暴乱,罗马帝国无力弹压而只得允许他们的定居,由此导致的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分裂成东西两部。但这个时期,北匈奴的主力还在俄罗斯南部与乌克兰。这是北匈奴入侵欧洲的第一阶段。

北匈奴入侵欧洲的第二阶段在公元400-415年间(中国东晋时期),北匈奴在其领导人乌尔丁率领下,大量驱赶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这些人不得不进入今天意大利、瑞士、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土地,当地的勃艮地人、法兰克人、日耳曼人又不得不西逃,甚至渡海到今天的英国,有的还将势力扩展到英国,这之间发生过多次恶战,由此完成了欧洲民族迁移的步伐。

之后,北匈奴逐渐为奥克塔、路加所先后率领,公元422-426年间(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匈奴入侵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被迫接受匈奴王国的勒索条件。其后,匈奴王国由白里达与阿提拉共治,公元445年,白里达去世,阿提拉成为唯一统治者,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王国----“阿提拉王国”(今匈牙利及周边地区),管辖区域包括中亚、东欧、中欧,对东西罗马帝国有威胁。阿提拉曾出兵君士坦丁堡,迫使东罗马帝国签订城下之盟;还越过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达西欧,曾出兵高卢(今法国),一场大战双方死伤惨重,公元452年,阿提拉出兵意大利,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的夹击下没有取得胜利而退兵,第二年,阿提拉去世。

由于北匈奴上层的内讧,匈奴王国开始崩溃,原来受压迫的民族纷纷反抗,其间,阿提拉的几个儿子也曾经打算恢复过去的荣耀,但没有获得成功。公元468年,北匈奴军队被东罗马帝国军队的打败,由此,北匈奴退出欧洲历史舞台。

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

匈奴虽然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而匈奴民歌的民歌曲式、主题、情节和结构,至今遗留在蒙古民族丰富的民歌曲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