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倾听民声是否需要一个必须的程式


零距离倾听民声是否需要一个必须的程式

李华新

   按照统一部署,济南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大接访”活动全面启动。从7月1日开始到12月底,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每个月将至少安排一天时间,面对面接待上访居民。(《生活日报》7月13日讯)

     我们应该感到这还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因为能用半年的时间来解决百姓的一些具体问题,应该是百姓之幸,可是想想这样的赞语,我们似乎说的总是有些不对劲不对味的地方。因为民生意识和观念和县区级主要干部一个月至少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倾听民意,然后用一个接待日的时间表,来接待来访的群众,一定是很火爆的话,那么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不久,中央纪委的举报电话公开之后,首日就是打得很烫了。人们便不由地要质疑,现在的干部反腐败问题是不是真正管用了,还是腐败问题更多的思考;而现在的大接访,也使得人们对于现在的这种接待日,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是需要自接待日之后,真正能为百姓解决了那些具体的问题而定。

     因为现在不管是接待日需要预约也好,或是这样的一些接待日需要一次就可以解决也罢。总之,一些问题都是老问题了,而且群众的反映也不是一日了。那么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依旧不能解决,而且即使是这次用如此规模的方式来接访,实际上有的问题,也不是能够就当场拍板解决的。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似乎也不现实。因此,这样的大接访,应该是把这重点放在能解决的问题上。而并不是这样的大接访成为一个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而且是对于那些领导负责那块问题,作为上访者应该心中有数,以免造成尴尬。因为即使是一把手,他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往往也是很难当场拍板敲定的。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不是仅仅听听一面之词,就能下诊断解决问题的。而且有的群众反映的问题是明显违反相关的国家政策的,对于这些问题,还是要给予耐心的解释工作。
 
 这样的一次公开的接访,似乎是一次集体的公开就诊,是一次专级别的会诊,也是百姓指望的最后一次机会,因此作为百姓格外重视是没说的.。可是笔者以为,现在的要真正解决问题的话,在没有进行面对面解放的时候,已经是把程序先规定好了,而且有的还要登记备案然后才是接访,尽管有什么答复的秩序,但是人们还是对于这样的机关程式化的办法感到有些不能说很方便。因为有的说提前三天在每个区县的官方网站进行公布,这次要接访的是有些不适应,大接访的直接面对面就是为了省去这些冗长的官场程式,而现在主要领导的解放依旧如此,不仅接访没有新意,而且进入程序的接访是否会为了避免领导们的尴尬,吧本来的现场直播,改成录播,那么接访的原生态就被过滤了。进入程序然后百姓才可以来进行面对面的上访,显然这样的一个程式挺让人别扭。
 
 现在报纸上已经公布了领导干部要接访的具体的日子,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这些领导的分工,具体详细地告知群众呢?因为群众是不会知道某某领导的常委和常务之间的区别的,同时有的领导又是一个副什么区级市级的职务,这样的公布,百姓只是知道了是那位领导来接访,但是不知道他具体负什么责任。而有了领导们的具体分管的工作,或是把接访的具体相关内容,或是把一把手接访所有的问题,一一公布清楚,那么百姓上访的具体内容、事项就比较明确了。显然要比现在的什么预先登记。要走什么程序一一闹清楚,才会来反映自己感到要靠这些领导,才能解决的问题,百姓心中也是有数的,这样似乎是要更民生一些更大众化一些。如此这般,把一个大接访又要搞成一次公开的政务官场行为,其实没也是让百姓感到有些不便的。
 
         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要把工夫下在“事要解决”上,特别要解决一批重点疑难信访案件,作为检验实际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这话是省里说的,也是问题的关键,因此一切形式都必须交由真正的结果来检验。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