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专家及时指出深圳楼市“救市”论偏早


众多专家及时指出深圳楼市“救市”论偏早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8年7月9日,深圳楼市“救市”论被官方抛出来, 7月10日,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就撰文说:深圳官方对房市的“救市”建议提得有些早。详见:
深圳官方对房市的“救市”建议提得有些早
2008年7月14日,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发表了《深圳楼市“救市”论被疑过早“托市”》一文,文中也说:就近日市场热议的深圳楼市“救市论”,又有不少专家认为“为时尚早”。详见:
深圳楼市“救市”论被疑过早“托市”
专家称深圳楼市“救市”论过早 疑其“托市”
在北京的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以及在上海工作的一些专家,分别及时指出深圳有点早地抛出来了楼市“救市”论,是值得深圳本地的房地产官方机构及其专家深思的。
 
 
附:
一、深圳官方对房市的“救市”建议提得有些早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8年7月10日
 
 2008年7月9日,深圳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了由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撰写的《2008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报告称深圳房价已跌回一年前,而楼市的交易量今年很有可能退回十年前。面对今年以来的楼市衰退,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提出了减免交易环节税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救市”建议。
看到这篇报告后,想起了我2006年写的三篇文章:
一、要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扭曲的房地产价格的危害性
2006年10月19日作者:刘先明
http://www.boraid.com/article/63/63071_1.asp
房地产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不仅影响到当前人的生活质量,还将影响到后代人的生活、生存质量。
一些不良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一些昧着良心跟着不良房地产开发商搜罗钱财的银行、官员、“专家”等,只顾实现自己的富裕最大化,而不考虑给后代人带来的重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压力。
大部分中国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沉重的、灾难性的压力中,是会影响中华民族的和谐、健康发展的。
我们应该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脱离人性、脱离市场规律、失去理性的房地产价格疯涨的严重问题。
一个控制不住会危害到中华民族复兴的房地产价格疯涨的政府,是对民族有罪的政府。
一个政府如果看不到房地产长期价格扭曲、疯涨会影响到复兴中华民族的危害性,比房地产价格本身的疯涨的危害性更具危害性。
  二、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的罪魁祸首是扭曲的房地产业!
 [ 原创 ] [2006-12-14 09:04:01 | 刘先明 ]
本人曾撰写过多篇关于房地产问题的文章,其中不乏严厉的用语,之所以对扭曲的房地产业及其背后的责任机构和人员进行了严厉的指责,是因为我认为:扭曲的房地产业正在伤害还将继续伤害广大老百姓!即使你不买房,你也要受伤害。
不知我的感觉或认知对不对,我还认为:
1、粮油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的罪魁祸首是扭曲的房地产业!
2、扭曲的房地产的价格疯狂涨多少,人民币将对应贬值多少!
3、恶性循环已经开始,经济领域的危机正在向我们逼近!
  三、扭曲的房地产业与文革的负面影响之类比(节选)
作者:刘先明   原创   2006-12-19 08:09
如果说“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应该主要是从文革对那个年代的人的生活、身心健康和繁衍后代的生育行为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性来讲的;不可否认,文革的确是给那个年代的一部分人的生活、身心健康和繁衍后代造成了较大的甚至是极大的破坏,但是,那个年代的大部分人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稳定的,尽管生活水准不高,但大部分人的身心还是相对健康的,大部分人繁衍后代的动机和行为是没有因为深重的经济压力和强大的精神负担而受到影响和限制的。而现在的扭曲的房地产业却因为暴利支撑的高房价给广大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多人几十年精疲力竭地劳作也换不来一套房子,大部分人因为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房费成为了人们心中和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急事,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为了房款还贷或为了积攒买房的钱,很多人把生育、繁衍后代的事情不得不摆在第二位,很多人即使生育了后代,又会因为高额房款的还贷和积攒买房钱的压力,节俭生活的正常开支,继而影响到后代的生育、发育和教育质量;从这个角度上讲,扭曲的房地产业真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
文革曾对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重的,但扭曲的房地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将是深重而不可估量的,很有可能比文革对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大。我们的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对文革进行拨乱反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如果对扭曲的房地产业带来的危害进行拨乱反正,其难度可能将不亚于对文革的拨乱反正。
     对照上述三篇文章的观点,我认为,深圳房价的下跌是好事,是符合民意的。
另外,我认为:健康的房市是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的,而目前的深圳房价不可能就已经跌到或回归到合理的价格水平,所以,深圳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提出的“救市”建议,提得有些早。
 
二、深圳楼市“救市”论被疑过早“托市”
⊙本报记者 李和裕 实习生 朱宇琛
“其实深圳楼市还没有调整到位,与其说"救市",不如等待泡沫破灭后的真正理性发展。”昨天,在上海财经大学和华燕置业策划集团主办的“亚洲房地产学会第13届年会暨房地产金融服务论坛”上,就近日市场热议的深圳楼市“救市论”,又有不少专家认为“为时尚早”。
 财华金融地产研究院名誉院长印堃华认为,深圳目前公布的成交均价无法反映楼市实际价格水平,只能反映结构性问题,因为深圳关内没有多少新盘成交,成交集中于关外,所以平均价格被拉低,这与上海楼市豪宅成交量减少均价就下降是一个道理。他也不否认深圳部分楼盘的确价格下调,但这也是由于深圳楼市里有很多炒房团,他们在发现风险之后集中抛盘,导致短期内的房价下降,至于成交量下降也是由于购房者吃不准市场真实状况,只能持币等待政策明朗的原因。“所以我的观点是用不着"救市",我们只要不"打市",按正常发展规律,将原先不合理的现象消除,房地产自然能向上发展,因为市场内的有效需求是刚性的,只需由市场规律调节。”
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丁健教授也表示,年初其应邀赴深圳考察时便指出深圳楼市问题严重,主要是开发商炒作和投机性的炒家太多,所以一旦面临调整,过程一定相当痛苦。“但我并不赞同目前深圳业内的"救市"呼声,也许跌到底后深圳楼市才能真正吸取教训,也更有利于促进它未来的理性、平稳发展。”丁健坦言,“深圳外来人口众多,在此基础下相信楼市在调整到位后会恢复过来的;深圳楼市也有自己的特点,如除了政策性保障类住房,还有"城中村"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但是普通白领所在的"夹心层",却是在此轮深圳楼市的疯狂和衰弱中最焦虑的,其实深圳要加大对这部分人群的住房保障。”
不过上述专家也指出,眼下有关部门非常关注楼市问题。据透露,前不久相关部委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主持下已召开过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研讨会,稳定楼市的目标相当明确。“说实话,股市已经大跌,也没什么大的风险,但楼市若来个暴跌,中国经济问题就大了。”有关人士直言。
  “但我认为,稳定楼市是不让房价大起大落,并不是指不允许楼市有任何波动。目前我国楼市成交低迷,正是市场步入自然调整的信号,这种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永远是最小的。”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指出,“房地产的所谓"救市"只会埋下更大的隐患。在市场需要自然调整时,究竟是允许市场自然去挤压泡沫,还是人为去"托市"地进一步吹打泡沫,积累矛盾,以致最终引发美国式次贷危机?现在,我们还有选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