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工作中,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他又被业内人士赋予“破坏者”的绰号
新加坡人苏伟铭举止儒雅,这份儒雅来自于新加坡儒家文化的氛围,更来自于他的求学经历。苏伟铭在新加坡读完了高中,服完兵役,随即进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获得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长长的求学经历,让苏伟铭看起来文质彬彬。然而,也许又由于军旅生涯,在工作中,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他又被业内人士赋予“破坏者”的绰号。
如此的矛盾,却又被他统一到一起。而他的这种能力,在北京吉普重新盈利和一汽-大众的结构调整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对他来说,困难不是困难,而是挑战。
在1995年,苏伟铭进入戴-克,开始了自己汽车产业的生涯。逐渐,苏伟铭备受重视。此后,担任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市场部总经理。
苏伟铭上任之时,曾经辉煌的北京吉普已经跌入谷底。在合资之后的21年间,北京吉普仅仅引入了一款切诺基,其他的车型也仅仅是在此基础上做出几处改动而形成的改进型产品。
苏伟铭的上任,正值此时,此番履新,可谓艰难。
不过面对艰难,苏伟铭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北京吉普这样一家业内已认为病入膏肓的企业,苏伟铭认为依然有着许多自己的优势。
首先,作为北汽与戴-克的合资公司,北京吉普资源广阔;同时,北京吉普相较于一汽、二汽要小,体制灵活,而且内部为国际化团队,有着奔驰、三菱等公司出色的企业文化。
背靠这些优势,苏伟铭开始变革。
由于SUV与轿车不同,针对客户群小而且特殊,苏伟群开始将3个品牌的销售网络进行改组,形成三菱、吉普和克莱斯勒的联合品牌3S店网络。
随后,引进了包括大切诺基、帕杰罗速跑、欧蓝德、Jeep2500等等大批产品,充实了产品线,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的产品选择。
在执行种种计划的过程当中,浸淫戴-克文化已久的苏伟铭将德国人对计划执行的严谨、执着融入其中。最后的结果证明苏伟铭当初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北京吉普得到了久违的盈利。
由此,苏伟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其中,就包括了一汽总经理竺延风。
2005年初始,大众出现了亏损。第一季度内,大众两家合资企业的利润便从一年前的1.06亿欧元骤降至1700万欧元的亏损。而2004年和2003相比,大众在中国的利润更是下降了一半以上。
值此艰难之际,苏伟铭走马上任。2005年3月,苏伟铭履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2005年年底,苏伟铭被竺延风延揽至一汽-大众,担任商务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
上任之初,苏伟铭即向竺延风明言,希望任期不要太短,因为一汽-大众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在得到授权之后,苏伟铭主导了一汽-大众营销体系里最大规模的一次变革。
苏伟铭废除了以行政区域为销售分区的营销架构,分成了京津、鲁冀、华北、华中、华南5个战略业务单元(SBU),剩下一个销量较小的区域,则由公司总部统管。此SBU得到了包括销售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权限,成为了一个虚拟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这使得一汽-大众的决策层形成了扁平化,加快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另外,苏伟铭确定了一汽-大众“德系高性能轿车”的产品定位,实行了高调而明确的营销推广战略。
对于此次变革,褒贬不一。
但无论如何,销量是最终的评价标准。今年截至11月,一汽-大众总体销售同比增长34.4%,大众品牌销量33.996万辆,同比增长38.5%。
现在,苏伟铭已经可以轻松地向别人说,其实,一汽-大众的改变并不如想像的那么难。
新加坡人苏伟铭举止儒雅,这份儒雅来自于新加坡儒家文化的氛围,更来自于他的求学经历。苏伟铭在新加坡读完了高中,服完兵役,随即进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获得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长长的求学经历,让苏伟铭看起来文质彬彬。然而,也许又由于军旅生涯,在工作中,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他又被业内人士赋予“破坏者”的绰号。
如此的矛盾,却又被他统一到一起。而他的这种能力,在北京吉普重新盈利和一汽-大众的结构调整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对他来说,困难不是困难,而是挑战。
在1995年,苏伟铭进入戴-克,开始了自己汽车产业的生涯。逐渐,苏伟铭备受重视。此后,担任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市场部总经理。
苏伟铭上任之时,曾经辉煌的北京吉普已经跌入谷底。在合资之后的21年间,北京吉普仅仅引入了一款切诺基,其他的车型也仅仅是在此基础上做出几处改动而形成的改进型产品。
苏伟铭的上任,正值此时,此番履新,可谓艰难。
不过面对艰难,苏伟铭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北京吉普这样一家业内已认为病入膏肓的企业,苏伟铭认为依然有着许多自己的优势。
首先,作为北汽与戴-克的合资公司,北京吉普资源广阔;同时,北京吉普相较于一汽、二汽要小,体制灵活,而且内部为国际化团队,有着奔驰、三菱等公司出色的企业文化。
背靠这些优势,苏伟铭开始变革。
由于SUV与轿车不同,针对客户群小而且特殊,苏伟群开始将3个品牌的销售网络进行改组,形成三菱、吉普和克莱斯勒的联合品牌3S店网络。
随后,引进了包括大切诺基、帕杰罗速跑、欧蓝德、Jeep2500等等大批产品,充实了产品线,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的产品选择。
在执行种种计划的过程当中,浸淫戴-克文化已久的苏伟铭将德国人对计划执行的严谨、执着融入其中。最后的结果证明苏伟铭当初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北京吉普得到了久违的盈利。
由此,苏伟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其中,就包括了一汽总经理竺延风。
2005年初始,大众出现了亏损。第一季度内,大众两家合资企业的利润便从一年前的1.06亿欧元骤降至1700万欧元的亏损。而2004年和2003相比,大众在中国的利润更是下降了一半以上。
值此艰难之际,苏伟铭走马上任。2005年3月,苏伟铭履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2005年年底,苏伟铭被竺延风延揽至一汽-大众,担任商务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
上任之初,苏伟铭即向竺延风明言,希望任期不要太短,因为一汽-大众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在得到授权之后,苏伟铭主导了一汽-大众营销体系里最大规模的一次变革。
苏伟铭废除了以行政区域为销售分区的营销架构,分成了京津、鲁冀、华北、华中、华南5个战略业务单元(SBU),剩下一个销量较小的区域,则由公司总部统管。此SBU得到了包括销售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权限,成为了一个虚拟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这使得一汽-大众的决策层形成了扁平化,加快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另外,苏伟铭确定了一汽-大众“德系高性能轿车”的产品定位,实行了高调而明确的营销推广战略。
对于此次变革,褒贬不一。
但无论如何,销量是最终的评价标准。今年截至11月,一汽-大众总体销售同比增长34.4%,大众品牌销量33.996万辆,同比增长38.5%。
现在,苏伟铭已经可以轻松地向别人说,其实,一汽-大众的改变并不如想像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