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合作概况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地和香港经济合作与交流全面发展,互动日益频繁。尤其《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和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两经济合作水平,推动内地和香港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一、两地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双方互为重要经贸伙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一)双边贸易。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转口贸易平台。据内地海关统计,2007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达到1972.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内地对港出口l844.32亿美元、自港进口l28.1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7%l8.8%。与1997年相比,2007年两地贸易额和内地对港出口规模分别增长3.88倍和4.21倍。另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07年内地通过香港转口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3401亿港元,同比增长l0.1%,占当年香港转口贸易总额的90.8%

()双向投资。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和内地企业境外投资最主要目的地。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内地共批准港商投资项目16208个、实际使用港资277.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30.0%。截至2007年底,内地累计批准香港企业直接投资项目285763个、实际利用港资3085.3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累计批准外资项目数的45.2%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0.4%。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内地企业在港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净额达448.55亿美元,占内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47.9%

二、内地企业在港股市比重大幅升,成为推动香港股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香港交易所统计,2007年底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内地企业已达439家,比1997年底增长338家;当年集资总额3621亿港元、成交总额115494亿港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2.17倍和7.59倍;年底市价总值120490亿港元,比1997年底增长21.06倍。1997年至2007年的11年间,内地企业在香港股市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上市公司数量由15%上升至35%,年集资额由46%上升至65%,市价总值由16%上升至58%,年成交金额由38%上升至69%。内地企业相继来港上市,不仅筹集了宝贵的发展资金、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而且改变了香港股市以往较为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港股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大推动了香港股市的发展、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三、两地签署和实施CEPA,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

    2003年6月29,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确定了两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领域的开放措施和实施目标,并分别于200410272005101820066272007629签署四个补充协议,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有关开放措施。CEPA一国两制原则的成功实践,对两地合作和香港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两地政府通过制度化建设,消除和减少贸易投资壁垒,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使两地经济进入更加紧密的新阶段。

    CEPA是一项开放性的协议,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CEPA实施以来,执行进展顺利。CEPA的实施,消除和减少了内地与香港经贸领域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促进了两地经济合作。内地对进口港产品的零关税措施,有利于香港恢复和发展具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内地在 CEPA框架内对香港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有利于香港服务业和专业人士更多更快地进入内地,不仅为香港相关行业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而且将带动和促进内地服务业的发展,为内地相关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积累经验。   

四、两地旅游交流快速发展,“个人游”逐渐成为内地旅客访港的主要形式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2007年访港内地旅客达l548.5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比1997年增长5.56倍,占境外访港旅客总数的55.0%20037月开始实施的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带动了香港相关行业的复苏和发展,促进了两地旅游业的合作。据香港旅发局统计,2007年内地访港个人游旅客达859.31万人次,占当年访港内地居民总人次的55.5%。而开始实施个人游2003年,内地访港个人游旅客仅为67万人次,占当年赴港内地旅客总数的8%。目前,个人游已覆盖内地49个主要城市、近3亿人口。截至2007年底,以个人游方式访港的内地旅客累计达到2486万人次。

五、两地金融合作深入发展,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CEPA为契机,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呈较快发展势头。一是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自2003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以来,截至2007年底,香港已有37家合资格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存款余额约334亿元。二是酝酿多时的内地金融机构来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工作全面启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2007年先后来港发债,顺利完成了合计10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香港市场对此反响热烈。三次发债分别超额认购2.68倍至3倍,远胜预期。三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的推出及深化,进一步促进了两地资金交流,密切了两地金融合作,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四是汇丰等一批港资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将内地分行改制为法人,从而可享有国民待遇,正式对外开展外汇和人民币业务。

六、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稳步推进,粤港、京港、沪港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成为两地经济融合的助推器

    (一)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自20046月正式启动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9+2合作进展顺利:一是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基础设施等10大合作领域,并制定了各领域的合作发展规划;二是建立了包括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及其它相关协调、落实机制;三是每年举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共同研究、确定合作方向及措施;四是在10大领域之外,各参与方还在海关、税务、金融、反走私、渔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粤港、沪港、京港合作机制白建立是中央政府进一步推动两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举措之一。粤港两地政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务实推动经贸、环保、跨境大型基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及其它相关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京港合作涵盖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环保、人力资源和奥运经济7大领域,模式已从初期单纯的北京在港招商引资转变为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沪港合作现阶段重点涉及航空港、港口航运和物流、世博会、旅游会展、投资和商贸、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金融服务、专业人才8个方面,上海积极引进香港人才和经验提升相领域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服务业也成为香港企业在沪投资热点。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两地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已经证明,国家的发展是香港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动力之源,而香港也将继续在国家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相信遵循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将跨上更高台阶。

(2008香港经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