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68年到164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明王朝从建立到覆亡共历时276年,期间的人与事交织错杂,令人目眩!从一个近三百年的朝代里找出一些坏人坏事来显然并不难。实际上,就历史上所有这些封建王朝而言,倘要从当中任何一家搜集出成堆的龌龊素材来,我相信那也同样是轻而易举的事。对于“家天下”的皇权高于一切、控制一切的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来说,这样的或那样的足以证明任何一个王朝之黑暗与腐朽的素材注定了是海量的。
在我看来,其实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肯定有极为黑暗的一面,而明朝之所以在今人的印象中比其它多个朝代似乎更显黑暗一些,我以为肯定与满清对其前朝形象的妖魔化处理脱不开干系。在我看来,各个王朝在后人心目中的印象之好坏,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哪个王朝的光明面、辉煌面被遮蔽得最多,而阴暗面、衰败面被爆料、爆光得最多,被放大得最为惹眼。
众所周知,每个王朝覆灭以后,其历史形象大抵是由其后继者来书写的,所以各王朝灭亡时是怎样的情形就很值得我们注意了。比如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然后三国鼎立(三国均尊汉室为正统),然后名为汉献帝丞相的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为魏,再然后,出身汉朝之世家大族的司马氏篡魏为晋;如此过程,汉之后的晋代统治者自然不会刻意诋毁汉朝的光辉形象。再如唐朝,在黄巢起义和藩镇割据的打击下走向覆亡,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而这些小的朝代与国家的建立者大体都是唐王朝的受惠者,多为唐朝皇帝任命的节度使一类的实权人物,他们又怎么会刻意地丑化唐朝?况且这些彼此间征战不息的小国家也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宋朝灭亡以后中国倒是没有分裂,但是宋代长期处于朝贡称臣、挨打受气地位,本来就够狼狈的了,根本没打算汉化的元朝统治者又何须来心思丑化之?明朝覆亡以后的情形却不同了。明亡前明朝始终都以无比坚定的态度对峙于满清,且明亡后中国并没有分裂,而是被满清以极为残酷的方式统一了,也正因为这种统一,明朝的人与事就只能由遍体散发着血腥味的清朝统治者来说了。
要我说,与中国各个封建王朝比较起来,明朝的成就其实是非常突出的,除了众所周知的郑和下西洋、新建北京城、修长城、五征漠北、编撰《永乐大典》之类的事情外,在有明一朝大部分的历史时期内,其思想文化伸展的自由度,人民生活所达到的富足水平,科技成果所显示出来的高度,内阁制度的创造性和先进性、称雄世界的强大海军和军事科研能力,工业生产的能力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诸多方面,这个威名赫赫的大明王朝都显得出类拔粹!但是,清人在修《明史》时显然并没有特别清醒、合理地强调大明王朝的这些优点和历史贡献,反而抓住其弱项一味陈说,甚至尽可能地加以渲染、夸大和歪曲,这就难怪在历史上曾经拥有如此辉煌创造的大明王朝,竟然并没有传下太好的名声来。
请注意,崇祯帝自杀殉国以后,明朝绝大多数的皇室成员也被入关的清军陆续处死、屠杀了;朱明王朝幸存的一点后裔从此长期隐名埋姓或有如小草那样默默无闻。请注意,清朝的结局和明朝的远不一样,清人是和平退位,甚至还以皇室的待遇被优待了多年——其遗族可谓人数众多,遍布各行各业。很显然,清朝遗族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要远比其前朝后裔要大,其掌握的公共资源也远比其前朝后裔要多,想必这也是那个既逝的清王朝到现在依然具有相当人气的原因所在。而勇于力挺明朝为明朝争一个公道评价的,在大众领悟历史生成过程的真相之前自然是难得有很多人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