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
会议作出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最具体的措施有三:一是中央财政安排250亿元,加大对抗震救灾的资金投入。二是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三是在全国开展支援灾区全民节约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压缩出国团组。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
就一、二两点来看,国家能够及时投巨资用于仍在进行中的抗震救灾,并且已经计划投巨资用于灾后重建,体现出中国政府目前已经具有相当强的财力,用于应对各种强度的自然灾害在财力上没有问题。
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将率先压缩5%的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其积极作用何止在省钱本身?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行政经费上涨过快。改革开放28年间,中国的行政费用增加了78倍,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每年公费出国、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的钱,就占去了财政收入的约两成。“三公”消费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反感的财政支出。
就在中国行政费用不断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中国政府倡导的节约行动也在不断地开展着,最近的一次大规模节约行动,应该是前几年大力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活动,可几年过去了,老百姓并未见政府开支在减少,却看到政府办公楼越来越气派,官员的小汽车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出国观光的官员基准级别又降低了不少。
政府在一个劲地高喊“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同时,行政经费的开支却超常规地增长,最终损害了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立。
政府持久倡导节约,为什么没有效果?关键是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对官员缺少约束力。就此次会议的第三点措施来看,“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压缩出国团组。严格控制公车购置”依然难以落实;“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却是实实在在的量化指标,最值得人民的期待。
当地震等严重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也应该是政府和人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时候,官民关系在灾难面前会是空前的融洽。
今天,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主动缩减中央国家机关公用经费,给全国人民带了一个好头。
可以肯定,压缩5%的费用,绝对不会影响中央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的运转。相反,由于中央率先节约,并将节约的资金用于抗震救灾,无疑会给老百姓带来中央亲民的形象。
更为乐观地遐想,如果地方政府在节约行政费用方面也能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各级地方政府也按照5%的比例缩减本级公用经费,那一年节约下来的经费就可以干不少大事了。这样做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社会肯定会更加和谐了。
新闻链接:国务院:今年安排7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