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脚下打个洞,一直打把地球打穿,穿到对面的美国,太阳就会从西方照过来……否则,它永远不会从西边升起。
无店铺营销就象这轮太阳——不,就象这个洞,穿过地球,把西方的“太阳”引照到中国,照亮了中国的阿里巴巴、七星国际、橡果国际、小康之家,还照亮了PPG、麦考林、红孩子、雅芳……
然而,这个洞毕竟太小,容不下中国无店铺商人蓬蓬勃勃的野心。
毕竟,这个太阳是舶来品,据说它已晒坏了一些原本被看好的中国无店铺企业。最近网络、报纸上传得沸沸扬扬的PPG欠款纠纷,正是被这个太阳暴晒后留下的灼伤。有些企业就算没有明显的灼伤,也开始出现隐隐的红斑、暗疮……因此,建议中国人晒它最好先做个皮试。
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健康发展的无店铺事业,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呢?政府监管不力、法律法规缺位、消费观念和习惯没有形成等等等原因都不是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系与西方国家比还相对脆弱,比如我们无店铺市场游戏规则的设计能力,比如拿来后消化和创新的能力,比如分析和抵御中国无店铺市场风险的能力,都经不起真刀真枪的检验。
非主流、不规范、高开低走与低成本营销、高成长市场、前景无限量互为表里——无店铺,痒在中国商人的骨头里。
“要主流、要规范,不要误解、不要伤害”,无店铺领域呼声渐高,尽管伤痕累累,但无店铺生意到底已成破竹之势,“轻快公司”正如雨后春笋在风雨中破土、拔节。本期的专题《无店铺,骨头里的痒》就中国无店铺生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了全方位的观照和剖析,力图给稚嫩而又高热的无店铺市场注入一剂清醒剂,给这个颇具神话色彩的商业模式来一次理性的疏理,以期还原其本来面目,扶正其主流形象。
其实,我们要探讨的远不止“如何主流”这个表面问题,还需要探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如何中国化的本土与西洋景兼容并蓄的深层次问题——中国人怎样才能做好无店铺?带着这些思考,《新华商》从本期起开始全面关注中国无店铺领域的冷暖晴雨,力图做一个无店铺领域新华商生活的忠实记录者。
当太阳从西边升起,你千万不要惊奇,因为这个世界已没有什么不可能!
当太阳从西边升起,就照亮了一个全新的生存领域,我们在欢呼的同时应积极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屡屡被这个环境伤害。
当人类适应了所有生存环境,“万岁、万万岁”或许就不只是祝愿、口号和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