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评论员 叶檀,时寒冰分别对:"成思危:掉回2242点以下才算是熊市"的言论,发表文章猛烈炮轰,股民跟帖者骂成思危猪啊狗的,抛开他的身份地位,以他的爱国精神以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这样骂他,我觉得中国的股民朋友不太理智,因为不太理智,股票就越抄不好.赚了抄票满大街讲,吃肉又喝酒,输了抄票骂街又骂娘.
如此之多的股民投身股市,并不是投资主体成熟的表现,反而是投资者过度浮躁、盲目跟风、投资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实际上,在股市十分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股市也不是人人可以进去捞一把的投资场所,而仅仅是在众多投资渠道和理财手段中的一种选择而已。可以说,一些对股市毫无知识了解而盲目入市的“股民”,无疑是置自己于险地。
股价跌涨起伏是常态,没有一味上涨的“牛市”,也没有一直低落的“熊市”。即使在整体“牛市”中也有个股的正常下跌。换言之,选择了股市,也就选择了风险。这一点,证券发起人、券商、经营者、代理人、交易所等务必向股民讲清讲透。要多讲股市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看到股市无情“割肉”的一面。引导人们理性选择储蓄、国债、委托理财等等多种理财方式。
股市绝不是“赌场”。让股民知晓了投资风险后,更要引导股民理性、审慎投资,而不是进股市撞大运,更不是买股票作“赌注”,“赌对一把赚,赌错一把算”。用赌博心理去炒股,不仅对股民本人贻害无穷,而且对整个股市也十分有害,因为这种不良心理下的投资,不能反映股票所代表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前景,使股市不能发挥资本的正常配置作用,同时大大增加了股市的泡沫,因此,股民对于外界要求这样,那样,其自身素质也须提高.
股市是为有投资能力和理财需求公众开辟的一个投资场所,并不是利益均沾、人人有份的福利事业。绝不能让家无闲钱者甚至困难群众为炒股票“借鸡生蛋”或“毁家买券”,绝不该看到一些群众在股市风险中“因股返贫”。
我们的证券从业人员、相关新闻媒体要遵守负责任、讲诚信这一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不以不实信息和小道消息蛊惑人心,不给庄家“造势”,不用无根据的言论搅乱股民的预期。我们的经济学者也不应口无遮拦,比如宣扬“炒股赚大钱,赚够买大房”的观点,这种用学术理想化、不顾国情民情的观点影响股民和公众投资心理的,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股民的大量增加,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股民风险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投资咨询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考虑将股票证券和其他金融理财知识作为国民教育的内容,引入课本和课堂,可以在城市居民中先行进行投资理财的风险教育。同时,要积极开展股民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活动,引导股民们形成健康的炒股心理,对在心理和生理上不宜进入股市的人要进行善意的禁入提示。从长远考虑,应当逐渐形成与股民素质相应的股市投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