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费县电厂:沂蒙人的责任与梦想
文/金喜 图/于清教
时下的季节山还没有开始泛绿,但在山东沂蒙老区的腹地费县境内,一个坐落在荒山野岭的电厂——国电费县电厂却散发出浓浓的春意。
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电厂,它是建国后国家在临沂市投资的最大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5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和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它承载着发展老区经济、造福老区人民的光荣与责任。
从规划建厂到一期工程提前半年并网发电,从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期工程建设到将来三期工程全部竣工,萦绕在总经理史佩珍心头的一个议题是,一个建在老区的大型电厂如何才能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就是一个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在他的目标当中不仅要建设一个经济效益型电厂,而且还要管理出一个社会效益型电厂,为沂蒙老区人民源源不断输送电源的同时,还要用环境保护投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老区撑起一片蓝天。
在电厂的选址上,原规划厂址不仅占用耕地,而且只能建设4台60万千瓦机组,为了体现节约发展、科学发展精神,他们经过艰苦的勘测设计,选择了现在的乱石丛生、荒山野岭的曹车厂址,他们要在这片不长庄稼的地方“长出”工业来,建设出一个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73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基地,满足沂蒙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电厂建设过程中,他们从开始就注重环境保护意识,注意废物综合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1机组在主机投产的同步投运了脱硫率96%以上的脱硫设施和除尘率99.8%的静电除尘器,脱硫石膏和灰渣、粉煤灰全部供给临沂市和费县循环经济园区企业,综合利用;费县县委为配合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招商引资配套建设一个年产500万吨的水泥厂,于2008年底投产,消除了环境污染,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了老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使废物变成了“金子”。
与此同时他们还投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使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燃料冲洗,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浇灌树木,废水全部达到零排放,每年直接节约水资源就达到近500万元。
在环境保护和厂区绿化上,国电费县电厂还改写了一般电厂全部植花种草的传统历史,突出了果园式绿化特点,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种植了富有沂蒙特色的银杏树、板栗树、核桃树、山楂树、柿树等果树,每年能生产2万公斤以上环保型水果,形成了“三季有果、四季常青,人与自然相和谐、企业与社会相和谐”的绿色、自然、和谐型企业。
从建厂工程开始他们就构筑了一个高起点的管理平台。在建设、生产过程中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三位一体的贯标认证,围绕“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四个主题,建立了汇集全国同类型机组最好水平的指标管理体系,采用全天候扫描诊断机制,不断深化“提升管理、控制造价、科技攻关”活动,确保了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发电各项指标在同类型机组中保持最好。
截至2007年8月5日一期工程#2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实现基建安全生产1440天;截止到2007年年底,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32天,完成发电量41.4亿千瓦时,实现利税1.849亿元,创造了安装时间最短、试运时间最短、环保设施同步投运、当年投产当年实现盈利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同类型机组中的最好水平。
国电费县电厂人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向老区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工人日报
“三色”文化:国电费县与世界最好同行(专题片同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