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及其政治经济学之三(新的挑战:美联储的未来)


2006131日,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的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现在的美联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权力和影响力。当然,伯南克和他的同事们也面临重重的挑战。

在英国、日本和欧洲,中央银行都专司货币政策,而将金融监督的权力分离出去。在一向以分权著称的美国,事情却正好恰恰相反。许多人对美联储的大权独揽表示担忧,因为囊括这两个职责很可能会造成利益冲突。比如,如果美国经济需要紧缩的货币政策,而美联储管辖下的银行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时,它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虽然至今为止,没有具体案例表明这种利益冲突会使决策过程受到干扰,但对美联储权力集中的批评声可能一直不会停止。当然,大权独揽,在有时候反而会提高处理危机的效率,分权的协调成本相当大,美国采取和其他国家不同的金融管理体制,至少会为苦心寻找平衡点的各国金融管理机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透明化是另一大挑战,不管是对美联储自身还是它所监管的银行体系。对于公众来说,美联储神秘的原因在于它自身的不透明。格林斯潘已经大大提高了联储的透明度,不仅利率决策、近期货币政策的趋势得以及时向大众宣布,决策的会议记录也可以延期公开发表。伯南克必须将联储的透明化推进下去,市场必须知道政策的制定者在思考什么和如何思考,才能有更准确的预期,因为预期对市场的良好运行无比重要。至于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信息对它的意义和以前已完全不同。过去,信息是银行真正的利润来源,依靠别人没有的信息,银行得以成为存款者和贷款者之间的桥梁。现在,金融市场的信息传递迅捷而全面,银行可以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透明度,才能让市场担负起监督它们的部分责任来。据说,“美国的大银行保有4套账簿,一套供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好让上司了解实际情况,一套给主管机关看,一套给国税局看,一套给股东看”。[1] 银行透明化的运动不推进下去,监管的效果也许会一直让人心存怀疑。

根据理性人假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美联储也一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历史上来看,联储的张力使它获得了今天的地位。而有些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则引起了更加广泛的不满,像上面提到的在推动先进电子支付系统上的不积极态度。联储的独立性总是被赋予赞美之词,但随着它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一些负面的东西会不会给大众造成损失,这是新世纪的联储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全球化和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实际上已经使美联储成为了可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决策者,只是面向美国还是开始考虑承担起世界中央银行的责任来,也是联储不能回避的挑战。

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实际上是美国人按照自己本国的国情所做的一个最大的制度创新,它肯定有很多问题和毛病,但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制定能够代替它。未来,美联储能否有效地应对目前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新的难题还很难说,可能需要新一轮的制度创新。[2]

最后,我们还想强调的是,卢菁女士这本著作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了美联储是如何监管银行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用“阴谋论”的观点来看待美联储是有失客观和公正的。尽管我们承认国与国之间存在因权力争端而可能出现的相互攻击,但这似乎与美联储本身无关。在中国国内一些人担心遭遇金融核战争打击的时候,看一看这本《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也许能让我们少一点“杞人忧天”,多一点理性思考。正如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结束语中说的那样,“不论早晚、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3]

 

 

 




[1] 马丁·梅耶:《美联储——格林斯潘的舞台》,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241页。

[2] 感谢BP中国的陈新华博士在阅读完本文初稿后给我们提供的这一精彩的观点。

[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97页。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