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风格之世界篇


      根据我的了解,建筑的风格和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克克风格,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拜占庭式建筑等.

       我们先说巴洛克建筑吧!;"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曾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该建筑形式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主要特点是外部形态自由,追求自由奔放的动态,喜好富丽豪华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式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长, 狭窄的教堂中殿更加宽广,并且使用了大规模的天花板壁画,这是以前的各项建筑形式不曾有过的.

      再说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它的建筑造型极其的严谨,曾普遍的应用古典柱式,其内部装饰丰富多彩.其主要代表作品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在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该建筑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广泛的应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从而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的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功能主义建筑: 功能主义建筑是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派.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功能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30年代盛行一时.本来讲求建筑的功能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重要观点之一,但是后来却有人把它当作绝对的信条,被称为“功能主义者”.他们认为不仅建筑形式必须反映功能,表现功能,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也必须以功能为依据,而且所有不同功能的构件也应该分别的用形式表现出来.二十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另一种功能主义者,他们主要是一些营造商和工程师.他们普遍认为经济“实惠”的建筑就是合乎功能的建筑,就会自动产生美的形式.到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逐渐销声匿迹.

       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一种建筑形式,它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建筑,因此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当时的人们受启蒙运动思想影响,极其推崇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其效法的榜样,法国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作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了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英国则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其典型的建筑实例为爱丁堡中学、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等,像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申克尔设计的柏林宫廷剧院和阿尔塔斯博物馆等也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勃兰登堡门则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做为主要特点.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自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15世纪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苏醒.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积极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极力主张使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从十八世纪60年代至十九世纪30年代 ,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而十九世纪30~70年代则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由于是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所以又被称为是哥特复兴建筑.英国作为浪漫主义的发源地,其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是英国议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和曼彻斯特市政厅等.浪漫主义建筑的类别主要局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旧有的类型,总而言之浪漫主义建筑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而在法国、意大利则不太流行.

       罗曼建筑: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该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的建筑风格,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使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多使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会出现钟楼.中厅大小柱则有韵律地交替布置.其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该建筑风格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洛克克建筑风格:  洛克克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的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克克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室内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克克建筑的内部空间则显得非常复杂.洛克克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有着极为独特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克克艺术的精神与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建筑的建筑形式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大力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和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就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的一种建筑形式.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其代表作品多是一些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在二十世纪中叶曾一度占据建筑形式的主导地位.

      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西方建筑杂志在则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后来的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非常分歧,有些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不值一提是一种不切实的建筑形式.而有些人则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有些看法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
   

      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建筑师F·L·赖特. 有机建筑是一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生命的建筑形式,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他们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是一种活着的传统,它正在向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方向发展,有机建筑并非一种统一的运动,而是一种具有多元、反常、矛盾和善变的特征的建筑形式, 有机建建筑并不是一种怀旧的风格,而是一种极度迷人和富有灵感的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的建筑师们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的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方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的只是纯形式美.折衷主义建筑在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歌剧院(1861~1874),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1885~1911),巴黎的圣心教堂(1875~1877)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建筑(1893),.中国哈尔滨有有着东方小巴黎的美誉,其中大多数的一类保护建筑即为折衷主义.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是拜占庭帝国以古罗马的贵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基础.并由贸易往来,融合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化色彩,使之形成了独自的拜占庭艺术.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相当大的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拜占庭建筑独特的特点有: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其图案多为忍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