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
作者:耿丽娜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在叙述祖国30年沧桑巨变的时候,在见证30年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时候,在我们今天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我想,我们不应该忘记,向父辈们曾经历的那个伟大的年代致敬!向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国家建设的创业者们致敬!
这是我在网上读到大谈风月写的“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的一篇文章时,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文章中有这么一段叙述让我难以忘怀:“打从小记事起,我就看着我们的父辈们兢兢业业地为国创业,看着他们以那个伟大年代所特有的精神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那时,我总是听到大人们说“加班不要加班费”;我总是看到大人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唐山大地震时,为了早日生产出止血敏,我母亲所在的制药厂的工人们加班都快加疯了。在我们父辈的行列里,也有着胡锦涛同志的身影。在那个年代里,胡锦涛同志参加了刘家峡和八盘峡两座水电站的建设,他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了祖国的水电事业。他所参加建设的刘家峡水电站是当时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
文章中还写到:“现在回想起来,也依然惊讶在那个年代里居然能建起如此巨大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在大水闸的两边,一座座工厂在那个年代里拔地而起——葡萄酒厂、农具厂、糖果糕点厂、水泥制品厂、粮油加工厂、造船厂、制药厂、电讯电机厂、棉织厂、化工厂、化肥厂、重型化工厂、砖瓦厂、酱醋食品厂、机械厂、化工机械厂、服装厂、无线电厂等等~~。我们的父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在极其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中建起了这些现代化的工厂;我们的父辈们以崇高的主人翁精神在这些工厂里忘我地劳动着。”
早在2006年5月12日,我曾在新华网文化广场发表过一首《母亲之歌》。诗中有这样一段:“母亲/ 您属于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那一代人/ 经历了种种坎坷/ 却总能笑对人生// 您把自己青春的年华/ 融进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 几十年的辛勤耕耘/ 曾是一校之长的您/ 用知识和汗水/ 浇灌出漫天盛放的桃李/ “老师”是您最爱的谓称” 。
我的父亲是高中语文老师。曾听父亲的学生给我讲:“父亲教学非常认真,他因课程太多,劳累过度曾晕倒在讲台。”除此之外,那时父亲每一个星期天,都到乡村去辅导农村的教师,要走很远的崎岖小路,需赤脚趟过一条河,父亲走的发热的腿,经常受到冰凉的河水侵袭,从此他的双腿就患麻木症的病,但父亲还是忘我的工作着。
正因为我的心中常有这样的情结,对祖辈们和父辈们为祖国的独立解放和建设付出那种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敬仰,所以在我的诗歌作品里常会出现歌颂他们的诗句。例如,我写的那首《百年梦想的咏叹》,诗中有这样两句: 这力量来自“中国加油”的激情呐喊/ 来自中华儿女几代人不懈的奋斗和奉献。
不知为什么,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引发了我对父母深深的怀念,禁不住泪如泉涌!
记得过去我曾对父母说:“爸、妈,那个时候你们可真傻,就拿了那么一点点工资,却拼命的去工作。”我还常想问父辈们的一句话:“那时你们自己连饭都吃不好,还要去解放全世界?”而在今天,我要真诚地向父辈们所处的那个年代送上我无限的敬意!
在那个曾经吃不饱饭,没有舒适的住所,没有漂亮的衣服穿,没有汽车开的异常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父辈们勒紧裤带,在祖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振兴祖国,奉献着自己宝贵的年华和火一样的青春。这种那个年代的特有精神资本和魂商,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吗?
我想,历史的发展是循序渐进、延续连贯不可分割的。在今天过上相对好一些的物质生活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向那个为共和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父辈们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致敬!向那个伟大的年代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