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贪官”如割韭菜,此起彼伏?


    在《中国青年报》曝光过的“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见本报2008年9月1日报道)案发之后,他多年的工作搭档、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常务副区长晁月芹又落马了。一年之内,这个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地级市,查处像董锋这样的处级干部案件就有11起。(2008年12月13日人民网转自《中国青年报》) 

    据徐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美行在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通报了2008年以来全市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情况: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1007件,其中处级干部案件11件,科级干部案件87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780万元。这应该是该市2008年以来反腐倡廉斗争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可喜可贺。但是,一个地级市一年倒下11名处级干部、87名科级干部,实在有点让人觉得喜中掺忧。 

    每每听到或看到又有贪官落马,老百姓都会不由自主地拍手称快,为党重拳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而高兴,更为清除了党内毒瘤而激动。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毕竟贪官污吏留在党内,无论是对党的事业,还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都会造成严重损害。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对腐败分子必须坚决惩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但是,令人不解,同时也令人气愤的是,腐败现象如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会长出新的一茬,甚至有时还越来越旺,大有前赴后继和变本加厉之势。这从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了贪腐的潜伏性、延伸性和严重性,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深思和警醒。 

    大凡腐败分子,一般都很会伪装、很会隐藏。他们在没有“东窗事发”之时,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很廉洁、很清正、很高大,大会小会必讲要反腐,人前人后必谈要倡廉。可是,越是嘴上对反腐倡廉讲得凶和多的,往往背后越是贪污腐败,甚至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所以,我们各级党组织在考察培养干部的时候,不但要看其讲得怎样,更要看其做得如何。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群众的眼光评价和观察干部,既要注重其显绩,更要注重其隐绩。不仅要考察工作中的能力实绩,更要注重考察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要广泛征求本单位干部群众的评价,还要将考察的范围延伸到工作圈之外,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行。纪检监察机关在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的同时,不能沾沾自喜、放松警惕,而应该永远保持高压之势,深挖腐败分子,震慑腐败分子,使潜伏的腐败分子露出水面。 

    常言道,拨出萝卜带出泥。腐败现象之所以反而不断、禁而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腐败分子通常不是一人所为、一己之贪,而是形成了一个“链条”,结成了一个“网络”。就像买官卖官一样,有些腐败分子一边疯狂地卖官以换取大量金银财宝、不义之财,一边又常常不惜重金再去向更高的“上级”去买更大的官帽,就这样一环套一环、一级连一级,形成了一种“利益链”,成为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致相互“庇护”、相互“牵制”。斩断了一环、一级,只是一种暂时的断链,时间一过,又会重新“再生”出来。因此,反腐败只反一人,是很难斩草除根的,必须多顺藤摸瓜,多旁敲侧击,多敲山震虎。 

    应该说,腐败分子,通常都是手握重拳的。所以他们往往很狂,也很胆大。即便有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和手段,但是他们通常不将之放眼中。尤其是对于手无寸铁的小老百姓、普通群众,一旦举报自己,打击报复,那是小菜一碟,也轻而易举。另外,由于权力具有延伸性,即便有时自己不用亲自出马,其他与其有着一定利益联系的部门和权势,也会为其“打圆场”、“收残局”。“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的举报者王培荣因为举报贪官而被中国矿业大学停课,就很痛苦地告诉我们“权力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保护举报人利益不受侵害的路还很长也很难走。 

    贪腐猛于虎。腐败不除,家将不将,国将不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想党的事业健康、有序、有力地向前发展,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必须旗帜鲜明地反腐倡廉,不能小反即喜、小肃即安,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反腐倡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俗话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心莫贪,贪心必起祸。一个个反面事例告诉我们,腐败行为的发生是同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要远离情色,要谨慎交友,要注意小节。每位领导干部要将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看做对自己最好、最大的爱护,不怕监督,欢迎监督,要求监督,干干净净干事,老老实实做人,经得住群众举报,经得住组织审查,经得住历史检验。



相关新闻: 

    “一夫二妻”区委书记前“腐”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