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场金融危机和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里的搏杀,网民议论纷纷,有批判政府决策失误、措施失当力,造成国家外汇损失的,也有支持、赞赏政府决策英明,击败美国及国外热钱,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和外汇安全。
我国目前对外汇实行国家管制措施,中国的外汇由中央政府进行控制和掌握。而不是掌握在民间企业和私人手中,基本的外汇管理方式是,企业的外汇收入通过银行交易,交由中央政府管理,境内企业所获得的外汇收入汇入境内后,全部兑换为人民币,当企业与境外企业进行商业贸易需要外汇时,由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再用人民币通过银行兑换成所需要的外汇。这种管理方式使得中央政府能完全掌握本国企业与个人在经济与贸易活动中的外汇交易情况,从而使得我国外汇流入、外汇使用、外汇交易、外汇流出时刻处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中,对各种进行入我国的外汇的来源有较清晰的了解。然而这种外汇管理体制也存在某些缺陷与不足,政府为了将全部外汇收入收归自己控制,政府集中这些外汇时,不得不向社会投放等值于外汇的人民币,无形中增加境内经济活动货币资金流量,(即增加了流动性),去年的流动性过胜,很大部分是因为大量个汇流入造成的。
西方国家的外汇制度则不同,西方国家的外汇有一部分由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本币资金)从民间收集上来(用发行债券获得的本币资金收购民间的外汇存款),另外,西方国家充许企业与个人执有外汇,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西方国家外汇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民间的“外汇存款”(民间),另一部分是政府的“外汇储备”(官方)。西方国家的这种外汇管理措施的好处是不会造成流动性过胜,弊病是政府无法完全掌握本国的外汇流入、流出、交易、使用等情况。
西方的外汇政策使得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存于民间,造成西方国家实际拥有的外汇大于,甚至远大于西方国家对外公布的“国家外汇储备”金额,网民称之为“藏汇于民”。而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使得民间的外汇储备基本为“0”。西方国家要求中国进行外汇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其实质上就是要中国政府放松外汇管制,像西方国家一样“藏汇于民”。这次金融危机,得力于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使得中国的外汇没有大规模的流出,相对于相方国家,中国抵抗这次金融危机的能力要大的多。包括俄罗斯、冰岛、韩国等西方国家均出现了外汇不足,严重影响了本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萧条难以避免。
在“藏汇于民”这一观点之外,还有一个观点与主张,就是“藏金于民”。黄金的货币职能已经消失,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会再回到“金本位”时代。但是,黄金作为一种古老的货币,他的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无法消除的,黄金历史上所拥有的地位,使得黄金仍然是人们保值、增值的手段,仍然有着“硬通货”的功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正是依赖于其民间的黄金储备渡过难关的(收购民间黄金,用黄金换取外汇)。至今,各国的黄金储备仍然作为国家机秘,不对外透露。黄金的这一作用与功能使得国家在发生外汇危机时,可以做为最后的支付手段,获得外汇,维持对外贸易。因此,对黄金的管理,我们可以区别于外汇管理,采取”藏金于民“的政策,在政府保有一定数额的黄金储备之后,让黄金走向民间,储存于民间,让黄金交易在民间活跃起来,让我们的老百姓自由、自愿的拥有黄金。
“藏汇于民”政策是不可取的,“藏汇于民”,使政府失去对外汇的掌握与控制,也为外汇资金破坏国金融稳定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大量外汇热钱涌入,炒作股市与房地产,卷走财富后逃跑)。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造成的流动性过胜,我们可能通过发行政府(定向)债券的方式(就如去年15000亿国债)减少国内的流动性过胜。“藏金于民”是有益的,积极的,为百姓提供了可靠的保值手段时,也为政府面对外部因素的金融危机保存最后的抵抗能力。